-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历史研究创新的魅力
尊敬的路遥教授,尊敬的张海鹏会长,各位前辈师长,各位同辈:
大会组委会指定我来做总结性的发言,我很惶恐。对我来说,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可能不会比当年义和团要想战胜八国联军更轻松。很多学者在自己的报告和评论的时候,喜欢说只是抛砖引玉,对义和团没有研究,他们那种谦虚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他们可能就是要等待别人的表扬,要让人家感到惊叹,他们没有研究都可以那样,就像有的女士喜欢说“我老了”,其实是在等着你表扬,最希望表扬的是说她年轻,而不是漂亮,当然,两者都能得到就更好。许多学者的所谓抛砖引玉,对我来说只是抛玉引砖,我不是专门研究义和团事件的研究者,很紧张,现在我的砖来了。
老实说,凡是参加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我都会有一些自然的紧张,而且还会愧疚,因为我们这一代中国学者都是背毛主席语录长大的,我的外语就特别差,不敢开口,像我的朋友陶飞亚教授那样很流利地用英语对话的就很少,而且我还是毛主席的同乡,我还不会讲北方的那种普通话,我都不能保证全部湖南人都能听懂,湖南也很复杂。所以,对我来说,用语言来表达,无论是普通话,还是外语,都是“内忧外患”。
出席这样庄重的国际研讨会,我自己的学术准备也不充分,这也是我要表示歉意的。这次到山大出席盛会之前,我还在新疆,受有关部委的委托,考察新疆地区的民族关系与多元文化的一些真相,这就同近代史、同义和团问题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顶多只能让一个本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者在走近去年七五事件、九三事件真相的时候,隐隐约约地把这些暴力事件同相关的国内国际因素和110年前的更加复杂,更加激烈,更加震撼人间的事件牵强附会地联系起来,然后不断地发出我个人的追问:我们的国家,我的同胞为什么会如此多灾多难,西方工业文明的理性、物质主义、西方模式的现代化和现代性带给这个古老的国家和多元国族一些新的观念、理念和物质享受的同时,还有什么?我们自己的毛病又是什么?我确实准备得不充分,平时读书也很少,但是,既然是大会组委会的指定,尤其是我们尊敬的路遥教授下命令,我就不敢抗旨了,只能继续背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定,不怕牺牲”,因为作为中国的后辈,我们只能遵循规矩,在路遥教授、张海鹏教授面前,我们永远是听话的孩子,虽然我也做了二十多年的父亲了。
对我来说,本次研讨会像十年前的义和团百年国际研讨会一样,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本次研讨会有来自德国、英国、俄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台湾及中国大陆的90多位学者参与讨论,提交的论文57篇,其中既有对有关教门、教派、教会、教案的重新梳理,或者教区之间的比较研究,也有对慈禧、奕劻、李秉衡、袁世凯、伍廷芳等重要人物乃至某些不被关注却有研究价值的晋昌、方苏雅等地方角色的审视;既有对清朝统治阶级的派别与群体对象的追问,也有对德国、美国等国的军队乃至八国联军整体行动和暴力的考察;既有对义和团事件的前因后果与社会影响的宏观梳理,也有对档案文献、报刊资料的专题介绍以及国外某些重要论著的评论。
我本来想统计一下各类的篇数,但没有来得及。要把这些论文全部看一遍,一天半的时间肯定不够。昨天晚上的那个为开幕式准备的丰盛晚宴,我和几位师友今天还在回味,没想到现在就要闭幕了,会期真短,要看完这些论文,并且要消化它就更难,没有一个月几个月的时间是不行的,有些还无法看到原文,但我又不得不说,大会和分场报告中都有很多精当的评论,我都同意他们的评论意见,现在我确认一下,我的评论就很轻松了,尤其是主席台上还坐着几位著名的中外学者,他们还将作自由发言,明天上海的研讨会还将继续,还会评论。??
通过简短的阅读和听取论文报告,个人以为,本次研讨会给我的印象,有三个方面相对较深,请各位分享和纠正。
第一个,旧题新作,不无新见。个人以为,新题新作不难,旧题新作不容易,它不仅需要资料的积累,而且还需要资料的挖掘,还需要强烈的问题意识,还要超出公安干警抓坏蛋的那种智慧和耐心,还需要超越自我,超越别人也许不难,超越自我是不容易的。本次研讨会我们可以高兴地看到有好几篇论文已经超越自我,对个人初次的成果进行了修正或者补充,83岁的前辈路遥教授对普济、李来忠、王觉一等人的重新研究,就为后学树立了严谨与超越的典范,还有他不仅以史学为职业,还以它为志业的一种精神境界。孔祥吉教授关于奕劻和慈禧之间的真实关系,还有李秉衡的多种做法,还有慈禧给日本侵略军授勋这样的细节和片段,虽然作为学术论文来讲可能还可以再完善,在论证方面再补充,但是他的论文不仅篇幅大,它的有效信息量也特别大,这不仅对于义和团事件的研究,而且对于整个晚清史研究,我估计都可以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影响。
第二个印象,资料多元、视野开阔。很多的论文都体现了这一方面,国外的学者和部分国内的学者都是这样。今年我也参加过四个叫做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会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