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治疗 对症治疗 3.呼吸衰竭:去除病因 脑水肿:脱水 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兴奋剂 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吸痰,体位引流,雾化 4.颅内压增高: 早期足量给予脱水治疗 5.恢复期及后遗症: 功能训练 理疗、针灸、按摩、体疗、高压氧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及脑部炎症有关 2.意识障碍:与中枢神经系统、脑实质损害等有关 1)休息与环境:卧床休息、灭蚊、安静 2)病情观察:脑疝征兆、惊厥先兆 3)对症护理:脱水、清理呼吸道、降温、镇静 4)生活护理 3.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衰竭有关 预防 原则: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 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人畜分开 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 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灭活疫苗 预防 主动免疫:接种乙脑疫苗 疫苗来源:鼠脑灭活疫苗、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 接种对象:6-12个月婴幼儿。初次进入流行区者 接种方法:1岁时首次免疫2针(1ml),间隔1~2周;2岁、6岁、10岁时各加强免疫1针(0.5ml)。 接种时间:乙脑开始流行前1个月完成 保护率:85-98% 病例 病史摘要: 患儿,男,4岁,于7月23日送达本院,入院时家长述患儿晨起自述头痛,高热不退,嗜睡,于中午开始呕吐,颈部发硬。 体温40℃,面色苍白无光泽,神志不清,时有惊厥,两侧瞳孔不等大,光反射迟钝,呼吸深浅不均,节律不齐,听诊肺部有湿啰音。1小时后患儿忽然一阵强烈抽搐,立即呼吸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抽取脑脊液呈微浊状,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略有增高。 肉眼可见脑组织膨隆,血管充血。镜下可见血管扩张充血,其周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神经细胞部分出现变性和坏死,并可见部分区域有软化灶形成。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1.概述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5. 临床表现 6.诊断 7.治疗 8. 护理 9. 预防 概述 1.定义:乙型脑炎病毒引起,国际上又称日本脑炎。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2.传播媒介:蚊虫 严格季节性:夏秋季(7、8、9三个月) 10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 3.临床特点: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脑膜激征、呼衰,可有神经精神后遗症 病原学 病原体:乙脑病毒,嗜神经病毒 形态结构:球型,核心为单股正链RNA 外有脂蛋白包膜及含糖蛋白的表面突出物 抵抗力:不耐热、对乙醚与酸敏感,耐低温与干燥 抗原性:感染后产生三种抗体,可用于诊断 ①补体结合抗体 ②中和抗体 ③血凝抑制抗体 病原学 中和抗体:特异性最强,出现较早,消失较慢,可维持5~15年或更久,该抗体代表了机体的免疫力。 血凝抑制抗体:比中和抗体出现较迟,分为IgM和IgG两类,后者维持低滴度数年,再次感染时,IgG抗体迅速出现并达到高峰。 补体结合抗体:出现最晚,维持1年左右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人畜共患 家畜、家禽、野生动物 猪(幼猪)最主要传染源 人不是主要传染源 流行病学 2.传播途径:蚊虫叮咬 虫媒传染病,蚊子是主要传播媒介 库文、伊蚊与某些按蚊 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越冬、经卵)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病毒自然扩增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3.人群易感性: 感染后多呈隐性感染 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流行病学 4.流行特征: 地区性:主要分布于亚洲(热、亚热与温带) 季节性:集中在7、8、9三个月。 散 发:集中爆发少见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单核-噬细胞 淋巴结 病毒的毒力强、 数量大 机体的免疫力低 2~5天 单核-吞噬细胞 淋巴结 病毒的毒力强、 数量大 机体的免疫力低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病变广泛: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最为严重 1.神经细胞病变:变性、肿胀、坏死、软化灶 2.炎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 “血管套” 胶质小结 3.血管病变: 脑水肿 血栓形成及 血管周围坏死出血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由坏死神经细胞及其周围的小淋巴细胞浸润所形成的胶质小结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细胞浸润 血管套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血管病变 脑实质及脑膜血管充血扩张,有大量浆液性渗出,形成脑水肿。 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产生附壁血栓。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平均10-14天 典型乙脑的临床表现:分3期 初期 极期 恢复期 部分有后遗症和并发症 临床表现 起病急,以发热始 1~2d内高达39~40℃,不退。伴头痛、恶心等 嗜睡、精神倦怠,少数出现颈强直、抽搐。 小儿腹泻、惊厥 1.初期(病程1-3天) 临床表现 2.极期(第4-10

文档评论(0)

一壶清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