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辐射作用 (1) 紫外线(UV) (2) χ射线、 γ射线 (3) 微波 (1) 紫外线(UV) 1 ) 杀菌波长范围: ¤ 240~300nm。最强作用波长265~266nm。 2 ) 杀菌原理: ¤ 作用于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引起DNA结构变形,阻碍正常的碱基配对,从而造成菌的变异或死亡.(光复活酶可修复,避光操作) ¤ 有氧时,使氧变为新生态氧-[O]杀菌。 3 ) 应用: ¤ 表面消毒或空气灭菌、浅层水的灭菌。 ¤ 育种的诱变剂 ¤ 不能穿透玻璃。 (2) χ射线、 γ射线 使物质氧化或产生自由基后作用于生物分子; 或直接作用于生物分子打断氢键、使双键氧化、破坏环状结构、使分子聚合,改变大分子结构。 (3)微波 热杀死微生物。 4 过滤作用 适用范围:空气和不耐热的液体培养基或抗生素。 方法: § 两滤板间放玻璃纤维或棉花或滤纸过滤除菌。 发酵业用。 § 膜滤器:醋酸纤维素或硝酸纤维素微孔滤膜 (0.22~0.45um)。科研用。 § 核孔滤器:核辐射处理的很薄的聚碳酸胶片 (厚10um)。科研用。 0.2um 0.4um 5 高渗作用 渗透(osmosis): 水或其它溶剂经过半透性膜扩散的现象。 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溶剂通过半透膜时受到的阻力。 aw 越低,溶液的渗透压越高,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生长停止。 应用:盐(10%~15%)腌制的鱼、肉、食品 糖(50%~70%)制成的果脯、蜜饯。 6 干燥 降低物质的含水量直至干燥,抑制微生物 生长,防止食品、衣物等的腐败与霉变。 烘干、晒干、熏干等。 7 超声波 杀菌机理: (1)空穴作用:超声波探头和水溶液的高频振动不同步 时在溶液内产生空穴,空穴内处于真空 状态。细菌进入空穴区由于细胞内外的 压力差,导致细胞裂解死亡。 (2)热变性作用: 应用: 科研上的破裂细胞和灭菌。 20-100千赫的声波 复习题 1 细菌的分裂繁殖中球状菌和杆状菌的肽聚糖是如何插入的? 2 在细菌的裂殖中,转肽酶和羧肽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调节细菌的生长和分裂的? 3 菌落、菌苔、S型菌落、R型菌落。 4 菌落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 5 什么是纯培养?用哪些方法可以获得纯培养?纯培养接种有哪些方法? 6 微生物的同步生长概念。获得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方法有哪些? 7 区分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细菌的生长曲线用哪种培养方法获得? 8 生长曲线的概念?生长曲线各期有哪些特性及应用? 9 霉菌有哪些繁殖方式?产生的有哪些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10 根据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划分哪几种类型? 11 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最适pH分别在什么范围? 12 为什么好氧、微好氧、耐氧厌氧及兼性厌氧微生物可以在有氧的环境中生活,而专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中死亡? 13 水活性值aw的定义。 14 区分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 15 灭菌、消毒、抑菌的区别。无菌操作、无菌、除菌的概念。 16 醇类、醛类、酚类抗微生物剂如何使用?举出四种抗代谢物剂。 17 比较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的异同。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 18有哪些物理和化学因素能够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何应用? 19 紫外线杀菌的机理是什么?如何应用? 氧在体内可以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 *过氧化氢H2O2 *超氧化物(O2-) H2O2 + O2- O2 + OH- + OH. 自由基OH.是一种强氧化剂,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导致产生生物分子自由基,对机体产生损害。 * 好氧、 微好氧、氧的忍耐型、兼性厌氧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过氧化氢酶(catalase) 2O2- + 2H+ H2O2 + O2 SOD 2H2O2 H2O2酶 2H2O + O2 氧不会对它们产生毒害作用。 专性厌氧没有SOD及catalase,所以被毒死。 专性 好氧菌 兼性 厌氧菌 耐氧 厌氧菌 专性 厌氧菌 微好氧菌 二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一) 记数法 (二) 重量法 (三) 生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