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锅炉与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 对锅炉而言:压力表、安全阀、水位表等。 对容器而言:压力表、安全阀、爆破片等。 1、压力表。是用以测量流体压力的仪表。压力表的选用:压力表的刻度极限值应为工作压力的2倍。 2、安全阀。作用是:当锅炉或压力容器的压力超过正常工作压力时,即自动开启,把设备内的气体排出一部分,直至压力降到工作压力后才自行关闭,以保证锅炉和压力容器不致因超压而发生爆炸事故。 3、爆破片。一般装在不宜安装安全阀的压力容器中,当容器中的压力超过设计或工作压力时,爆破片自动断裂泄放压力。 4、水位表。用来显示锅炉内水位高低。 除 尘 一、粉尘的来源和分类 (一)粉尘的来源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如磨、钻、碾、削、锯、装卸、搬运、混合、过筛等操作均可能产生大量粉尘,污染劳动环境,而扩散出 去则污染大气环境。尽管能够形成粉尘的作业非常多,归纳起来形成的方式基本上分为下述四种: 1、固体物质的机械性粉碎; 2、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或爆炸; 3、物质在加热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而形成气溶胶,例如:炼钢时形成的氧化锌; 4、各种粉末状物质的 混合、过筛、包装、运输等。 (二)粉尘的分类 1、按性质分: (1)有机性粉尘(如棉、麻、面粉、兽毛、毛发、角质、塑料、沥青、染料等)。 (2)无机性粉尘(如铜、铁、铝、铍、石棉、石英、砂、石墨、金刚砂、水泥、玻璃等)。 (3)混合性粉尘(即有机粉尘与无机粉尘不同比例的相伴存在)。 2、按颗粒大小分: (1) 尘埃 粒子直径大于10μm,在静止空气中依加速度下降。 (2) 尘雾 粒子直径在10—0.1μm之间,在静止空气中下降缓慢。 (3) 尘烟 粒子直径在0.1—0.001μm之间,其大小接近于空气分子,有相当强的扩散能力,在空气中几乎不降落或非常缓慢曲折 地降落下来。 3、按可见性分: (1)可见粉尘 粒子直径大于10μm,肉眼可见。 (2)显微粉尘 粒子直径大为0.25—10μm,肉眼难以看见。 (3)超显微粉尘 粒子直径小于0.05μm,只有在超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二、粉尘粒子大小与人体危害程度的关系 1、粉尘对人体危害随着粒子的变小而增大。 2、0.2—2μm的粉尘粒子对肺很强的纤维化作用,使人得尘肺病。 三、车间空气中粉尘最高允许浓度 粉尘名称 最高允许浓度mg/m3 备注 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 2 含8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宜不超过1 mg/m3 石棉粉尘及含10%以上的石棉粉尘 2 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滑石粉尘 4 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水泥粉尘 6 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煤尘 10 铝、氧化铝、铝合金粉尘 4 玻璃棉、矿渣棉粉尘 5 烟草、茶叶粉尘 3 其他粉尘 10 指游离二氧化硅在10%以下,不含有毒物质的矿物性和动物行粉尘 四、除尘措施 吸尘是除尘的主要技术措施。吸尘罩是除尘技术中用来控制粉尘发生源,防止粉尘飞扬扩散的主要部件。他利用风机在罩口上产生的吸捕速度,将粉尘吸走。常见的吸尘罩有伞形罩、柜形罩、槽边罩、条缝罩、下吸罩、侧吸罩、活动式密闭罩等。在某些工艺过程中,吸尘罩和工作台是一个整体结构。 除尘系统一般由吸风罩、风管、风机、除尘器等组成。 除尘器的型式有:自然沉降式、水幕式、旋风式、布袋式、电除尘式等。 吸风罩图片 防 毒 一、工业毒物的定义 凡少量物质进入人的机体后,能与体液及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暂时性或永久性病变者,称为毒物。 工业生产中的毒物简称为工业毒物。 二、工业毒物的形态 工业毒物的物理形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如:粉尘、烟雾、雾、蒸汽 及气体五种。 三、工业毒物理化特性与毒性的关系 1、溶解度。溶解度越大,则毒性越大。主要是考虑毒物在脂肪、体液、血液、淋巴液中的溶解度。 2、挥发度。挥发度大,在空气中形成的浓度越高。 3、化学结构。如脂肪族烃系列中,碳原子数越增多,毒性越大。 四、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 2、皮肤与粘膜。 3、消化道。 五、毒物在体内的分布 1、能溶解于体液的物质,则在体内均匀分布; 2、主要贮留在肝或其他网状内皮系统; 3、与骨具有亲和性; 4、对某一种器官具有特殊亲和性; 5、脂溶性物质与脂肪组织乳靡微粒有亲和性。 六、中毒机理 1、局部刺激和腐蚀作用。 2、阻止氧的吸收、输送和利用。 3、抑制酶系统的活力。 4、致敏作用。 5、干扰脱氧核糖核酸与核糖核酸的合成。 七、高毒物品 高毒物品目录 (2003年版) 序号 毒物名称CAS No. 英文名称 MAC (mg/m3) PC-TWA (mg/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22年版).doc
- 小学生主题班会 遵守纪律 课件(共23张PPT).pptx VIP
-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采访教师)汇编.pdf VIP
- 氯及其化合物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VIP
- 2025年全国中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2026山东省公务员省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取证培训初级D设计题真题参考答案.pdf VIP
- 融创集团空鼓、开裂常见问题分析.pdf VIP
-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五五”规划(2025-2025年).docx VIP
- 厂房钢结构专项施工方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