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宫廷与官府的宴饮--饮食的社会性.PDFVIP

三宫廷与官府的宴饮--饮食的社会性.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宫廷与官府的宴饮 --饮食的社会性 宴饮,是以饮食为媒介,以数人聚会为 宴饮,是 形式,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社会交往 达到某种目的 社会交往 手段。 手段 宴饮是饮食生活中最具社会性的形式。 宴饮是饮食生活中最具社会性的形式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礼记·礼运》 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搏饭, 毋放饭,……毋嘬炙。卒食,客自前 跪,撤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 然后客坐。 -《礼记·曲礼》 《史记》卷九九《刘敬叔孙通列传》记载了汉初令初皇帝 刘邦感觉迥异的两次宴会,礼以缺席/在场展示了它的等级 礼以缺席/在场展示了它的等级 意义: 意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同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高帝患之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自诸 侯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 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 尊卑 “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 竟朝置酒, 无敢懽譁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 无敢懽譁失礼者 吾乃今日知为皇 帝之贵也。” 帝之贵也。 宴饮的礼仪意义 宫廷与官府的宴饮具有政治功能 • 宴饮是外交活动的重要部分 • 皇帝赐宴调和功臣之间的关系 • “买宴”与“买宴钱” :天子以贿赂为事 •宴会饮宫廷、官府日常运作的一部分 1、唐代的会食 (1)会食--官员的工作午餐 (2)会食的功能:议政事、观礼仪、和僚友 (3)唐朝人对公款吃喝的看法 (1)会食--官员的工作午餐 《唐六典》卷一“左右司郎中员外郎” :“凡内外百 僚,日出而视事,既午而退。” 会食始于唐太宗貞觀四年(630) 《唐會要》卷二十四“廊下食” : 貞觀四年十二月,詔所司於外廊置食一頓。 公厨 供应会食的机构称为公厨,公厨之设遍及京城及 地方各州县,“京百司至于天下郡府,有曹署者则 有公厨”。 在京公厨:中书门下厨,又称政事堂厨,堂 厨,堂馔,主要供宰相食。 常参官厨,供给常参官每日午食, 又称廊下餐、廊中食。 诸司公厨,本司官员。 州县公厨 常参官 常参官每五日一参见皇帝,包括: 五品以上职事官, 中书、门下两省及御 史台官员,皇帝的秘 八品以上供奉官 书咨询以及监察、谏 员外郎(从六品上) 议官员补阙、拾遗 监察御史(正八品上) 太常博士(从七品上) 食料的制作与供给 廊下食供给单位: 光禄寺太官署,2400名供膳。 食料全部由国家度支拨给,不参之日,每日 供三头羊;朝参日,加羊一口。朔望日,由 置食廊下改为“升殿食”,以示隆重。 《唐六典》卷十五:太官令

文档评论(0)

Lxq36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