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讲 曹禺 一、曹禺简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湖北潜江,1910年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南开中学读书时,参加进步的戏剧活动,读了大量“五四”以来的优秀作品为以后的戏剧创作准备了条件。 1928年,南开大学外文系。 1929转入清华,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1933年,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 1936年《日出》 1937年《原野》 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 新中国成立后,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二、曹禺的话剧创作 建国前曹禺的戏剧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从《雷雨》到《日出》、《原野》,是曹禺创作道路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三部剧作中,反封建和个性解放的思想不断深化和发展。 《雷雨》写的是一个资产阶级化的封建家庭的悲剧; 《日出》进一步抨击了半封建、半殖民地金钱化社会的罪恶; 《原野》表现的是一个在精神和肉体上遭受双重压迫的农民奋起复仇的故事。 曹禺的戏剧艺术风格和悲剧艺术才华,在这些剧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1936年曹禺应聘到南京国立剧专任教。他创作道路的第二阶段由此开始。主要作品有《蜕变》《北京人》《家》。在这一时期的剧作中,曹禺歌颂抗日爱国志士,鞭挞民族败类,并且继续深化了反封建的主题。 (一)《雷雨》 《雷雨》写的是一个发生在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作品表现的是乱伦题材。 周家(周朴园、蘩漪、周萍、周冲) 鲁家(鲁贵、侍萍、四凤、鲁大海) 两条主要的线索: 一是周朴园与妻子蘩漪的冲突,以表现家庭内部的矛盾(对人性的探究----爱情纠葛,亲情冲突,性格矛盾,命运安排)。 一是周朴园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以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社会矛盾冲突——新旧思想冲突,阶级利益冲突)。 这两条线索又通过侍萍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 3.主要人物分析 (1)周朴园: 积攒原始资本的残酷 封建家长的专横自私 人性的挣扎。 例如:《雷雨》中周朴园与侍萍相见的片断. 周朴园与侍萍相见时的语言、动作,并非“伪善”,而是显现了他权衡现实的理智和潜在的人性的矛盾。 (2)蘩漪: 个性解放和爱的追求 封建桎梏中畸形的心态 “雷雨”式的性格 例如:《雷雨》 中蘩漪恳求周萍爱情的片断 雷雨之夜,周萍即将离家去矿上,蘩漪与周萍在周公馆见面,恳请周萍不要抛弃她。人物间精彩的对白,充分表现了蘩漪困于个性解放的畸形心态以及她爱恨交织的雷雨式的性格。 在蘩漪身上,我们看到了五四个性解放思想的深刻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在蘩漪这样一个女性身上的表现是变态的、复杂的;惟其如此,这一形象给人的印象也就更为深刻,更能震撼人的心灵。 (二)《日出》 《日出》是象征,它的寓意是说不公平不合理的黑暗社会应当被光明的社会所代替。 《日出》以30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天津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的华丽客厅和翠喜所在的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具体地点,展示了“有余”和“不足”两个社会阶层完全不同的生存状态,揭露了 “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从描写绅商家庭罪恶的《雷雨》到剖析一个社会横断面的《日出》,这是曹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了新的发展的标志。 作者这时进一步强调阶级压迫是造成一切社会悲剧的根本原因,从而在对现实的认识上比过去前进了一步。 《日出》在宽阔的社会生活的背景上,展开了紧张而又多样的矛盾冲突。 它没有象《雷雨》那样借助于情节的曲折和巧合,而是选择高等旅馆和下等妓院这两块旧社会的“脓疮”,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作为引线,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市上层阶级的荒淫、糜烂,下层社会人民的悲惨、苦难,作了真实而集中的描绘。作者以他卓越的才能和大胆的文笔,揭示了这样两个鲜明对立的社会画面,从而有力地激发了人们对这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现实的憎恨。 全剧共四幕,其时间分别为:黎明,黄昏,午夜,凌晨。 作品主要描写了三类人物: 一是受五四新文化影响而在社会上发生不同变化的青年学生,如堕落为交际花的陈白露、仍然向往光明的方达生; 二是“有余者”的代表和附庸,如银行家潘月亭、大丰银行襄理李石清、富孀顾八奶奶、面首胡四、打手黑三、洋奴张乔治、大旅馆茶房王福升以及没出场的恶霸金八等; 三是社会底层的“不足者”,如妓女翠喜、被银行抛弃的小职员黄省三、不幸落入黑社会之手的小东西等。 陈白露是剧作的主要人物,是曹禺继蘩漪之后贡献于中国现代文坛的又一成功的女性形象。 她年轻、漂亮、聪明,出身书香门第,过惯了小姐生活,也有过在社会走红的时候,这些是她骄傲的资本,也是导致她走向灭亡的陷阱。家道中落,她一个人闯入十里洋场,靠色相维持着虚假的奢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