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复习稿.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 陈情表复习课 李密 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称”书”, 到了汉代, 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表的内容多为有叙有议, 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熟练翻译句子。 2、重点突破实词“过、见”。 默写名句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至于成立。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3、臣欲奉诏奔驰,( ),欲 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 )。 齐背课文 终鲜 兄弟 期 功强近 之亲 床蓐   猥 以微贱 盘桓 侥 幸 强调字音 xiǎn jī rù wěi huán jiǎo 舅夺母志 更相为命 不矜名节 无以至今日 臣之辛苦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学案反馈 改变 顾惜、夸耀 没有用来….的办法 辛酸苦楚 听任,允许 庶几,或许 轮流,更替 凭借,用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通 假 字 有,通“又”。  闵,通“悯”,忧患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蓐,通“褥”,草席子 至于成立。 至于成立。 九岁不行 臣以供养无主 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到;另提一事。 成人自立;(理论)站得住。 不能走路;不可以。 优秀人才;科举中最低级者 无人来做;没有主意 古今异义词: 辛酸苦楚;身心劳苦。 臣之辛苦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申诉(苦衷);让别人知道 幸运;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谦言私爱;数量少。 古今异义词: 非臣殒首所能上报 报答皇上;向上级报告 1、祖母臣无以终余年 2、愿陛下矜悯愚诚 3、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次之童。 7、猥以微贱 8、则刘氏病日笃。 动词使动用法,使-终了 形-名,诚心 形-名,老人 形-动,远离 动-使动,使--闻 名-状,在家之外 名-状,在家里 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 名-状,一天一天 词类活用 突破实词“过” 1、“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 2、“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 3、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 4、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 5、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6、被责备当然要登门“拜访”“探望” 学习推导引申义的过程: 1、行过夷门,见侯生。。《信陵君窃符救赵》 2、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大母过余。《项脊轩志》 动词,走过,经过 动词,超过,胜过。 动词,犯过错。 过 动词,探望 5、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门宴》 6、 愿往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7、 过蒙拔擢。《陈情表》 8、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动词,指出过失,责备。 动词,探访,探望。 形容词,过分。 名词,过失,过错。 突破实词 “见” 见 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石钟山记》 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3.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论语》 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动词,看见 动词,会见 动词,拜见,谒见 动词,召见 5、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 6、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 7、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 8、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 陈情表》 动词,通现,出现,显现。 名词,见识,见解。 表被动 副词 偏指动作一方,我 ②[代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或从单方面发出,而非互相的关系。 如“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就相当于“他”。而实际上,它是代词,是一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依然有这种用法。再如:“实不相瞒”、“好言相劝”等。如果在翻译时不知道此用法就往往会出错, 比如唐代诗人贺之章的名篇《回乡偶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文档评论(0)

558955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