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术者用力按压痛点,嘱患者用力向活动受限制侧作颈部旋转,如转右侧受限,术者按压痛点,让患者尽量往右转颈,然后 头转回正中;稍休息片刻再尽量把颈转右侧,第二次转动角度会比第一次角度大,再次回复头正中。以后如此重复,每次转动角度都会比上次大,直至颈活动正常为止。又如正骨后患者仍感觉颈连背有一处牵拉性痛者,让患者坐于凳上,术者站其背后,嘱患者头略仰,术者一手扶其肩,另手拇指或屈肘按于其背部痛点上,开始加力按压同时嘱患者用力屈颈低头,重复2~3次即可(图6-21) 脊柱病因病理示意图 9)挎角搬按法 用于颈2-4后关节滑膜嵌顿并错位者。患者健侧卧位,低枕,将其头偏向键侧前屈位,充分展开患椎关节,术者双拇指轻拨弹其下位颈部紧张之肌肉,作滑膜嵌顿的诱导松解,使嵌顿之滑膜退出。揉捏颈肌放松后,术者一手拇指“定点”于患椎关节隆起之下方,另一手扶其头顶或额部,先将头搬向健侧前外侧45度方位,后斜向后外侧45度方位,如此斜向搬动按压关节面,重复2-3次即可复平。 图片 10)俯卧冲压发 此法用于颈胸交界处前后滑脱式或合并左右旋转式错位,也常用于胸椎错位。以颈7棘突偏左,胸1棘突偏右为例。患者俯卧于软枕上,头面转向左侧,双手自然分开放与床两侧,术者立于床头,右手掌根部按于颈7棘突左方,左手掌根部按于胸1-3棘突右方,令患者做深呼吸,当其呼气时,双手同时用一冲击压力下按,由于术者左右手作用力方向不同,对错位椎体棘突有旋转推压作用,能使后突和旋转错位关节达到推正的目的。 图片 11)俯卧高垫胸摇正法 用于环枕,环枢及颈2-7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俯卧,头颈伸出床头之外并前屈,胸下垫枕。术者坐于床头之前,面对患者头部。以颈2棘突左偏为例,术者左手扶按于患者枕部,拇指按于偏歪的颈2棘突左侧,右手托住患者下颌,将其头稍向前并向左旋转,至最大限度时,稍用“闪动力”,同时拇指将偏歪棘突向右侧推拨,可闻“咯”声。 图片 12)俯卧高垫胸搬按法 用于颈胸交界处或胸1,2左右旋转式错位。患者俯卧,头颈伸出床头之外并前屈,胸下垫枕。术者坐于床头之前,面对患者头部。以胸1棘突左偏为例,术者左手扶其患者头部,将其面向左转,右手拇指按于胸1棘突左侧。当术者左手把患者头向左搬的同时,右拇指将患椎棘突向右推。此法可重复2-3次。 图片 13)仰头推正法 用于各种颈椎前后滑脱式错位,尤其是对颈轴反张者有效。患者仰卧,平枕,术者用其拇食二指夹持其向后突起的棘突两旁椎板处作“定点”,另一手托其下颌,将其头作前屈后仰活动,当仰头时,“定点”之手稍加力向前推动,使之在运动中推正。有滑脱错位者,推正时双手加力将头向上牵引,复位效果更好(图6—11) 14)仰头牵抖法 此法用于颈椎前后滑脱式错位,尤其是颈椎后滑脱者。患者仰卧,平枕,术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向头顶方向牵引。在牵引的同时,术者双手托其头部作上下抖动。边牵引边抖动,最后把患者从仰卧位向上牵抖至坐位(图6—12) 15)牵引下正骨法 此法用于颈椎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变性并发椎体滑脱式错位,颈椎倾位仰位式错位和混合式错位。利用牵引时椎间隙相应增宽后进行手法复位,对小关节有交锁现象时更为安全。牵引使前后纵韧带拉直,有利于前后滑脱式错位关节的复正;牵引能使早期狭窄(尚未硬化前)的椎间隙增宽,故对椎间盘变性合并错位者易于复正; 中下段颈椎多关节旋转式错位时,徒手复位常因错位方向复杂而复位不满意,牵引使全部颈椎被拉直,有利于手法逐个进行左右不同方向的复位,不会引起错位方向相反的关节加重错位而出现不良反应,故多关节错位者用手法将上位颈椎错位复正后,可采用牵引下正骨法治疗中下段颈椎;对椎间盘突出者牵引时椎间隙被拉宽,有利于髓核的还纳,故有较好的整复作用。 牵引下正骨与徒手正骨法原理相同。根据治疗需要,“动点”用动头或动肩,“定点”选棘突或横突均可。 患者坐于QY-6型牵引椅上,套上牵引颈托并固定好,头向前倾15°。牵引重量:身体轻、颈肌较弱者以14~18kg,牵引5~10分钟;颈肌较强者且身体结实者以18~24kg,5~15分钟。术者站于其后,双手将其双肩缓慢向后拉至一定角度,再缓慢向前推至垂直位,嘱患者双上肢随身体摆动而前后摆动,颈肌要放松。 约1~2分钟进行正骨手法:推正法,摇正法,搬按法,扳肩膝顶法。 16)仰卧位后伸牵引法 此法用于颈椎变直或颈椎反张者。经手法按摩及复位后,正常的颈椎前凸尚未恢复时,可采用颈椎后伸牵引。患者仰卧,术者用于托其后枕协助将头颈伸出床头之外,在颈部置一直径8~10cm之圆柱形枕(可用毛巾卷成),在患者下颌套上一条2~2.5cm宽的尼龙(或布)带,将横带对准额部,悬垂钩挂上1.5kg重的砂袋。首次牵引2~5分钟。在牵引过程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