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pptVIP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供氧与微生物呼吸及代谢产物的关系 氧作为受氢体,氧直接参与一些生物反应。 好氧微生物所含的氧化酶系: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黄素脱氢酶,多酚氧化酶等。不同好氧微生物所含的氧化酶系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各种微生物的吸氧量或呼吸强度不同。 好气性微生物深层培养时需要适量的溶解氧以维持其呼吸代谢和某些代谢产物的合成,对多数发酵来说,氧的不足会导致代谢异常,产量降低。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的需氧量不同,一般为25-100mmolO2/(L·h),但也有个别菌很高。同一种微生物的需氧量,随菌龄和培养条件不同而异。  二、溶解氧控制的原因 需氧微生物的氧化酶体系是存在细胞内原生质中,因此微生物只能利用溶解于液体中的氧。 氧是难溶气体,在25℃、100MPa下,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0.25mmol/L,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为0.2mmol/L;在谷氨酸发酵的操作条件下,发酵液中氧的饱和浓度约为0.313mmol/L,这样的溶氧浓度菌的正常呼吸只能维持20-30s。由于微生物不断消耗发酵液中的氧,而氧的溶解度很低,就必须采用强化供氧。 氧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着培养液固形物的增多、或粘度的增加而下降。 发酵工业上氧的利用率很低。如抗生素发酵,被微生物利用的氧不超过经过净化处理的无菌空气中含氧量的2%;在谷氨酸发酵方面氧的利用率为10%-30%。 对于好气性发酵来说,氧传递速率已成为发酵产量和发酵周期的限制因素。同时,氧的供应不足可能引起生产菌种的不可弥补的损失或导致细胞代谢转向不需要的化合物的生成。 供氧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1)通风适量 生成谷氨酸 (2)通风过量 生成α-酮戊二酸 (3)通风不足 生成乳酸或琥珀酸 氧的供需 (1)实验室中,通过摇瓶机往复运动或偏心旋转运动供氧。 (2)中试规模和生产规模的培养装置采用通入无菌压缩空气并同时进行搅拌的方式。 (3)近年来开发出无搅拌装置的节能培养设备,如气升式发酵罐。 (4)细胞对鼓泡通气和机械搅拌产生的剪切作用敏感。 微生物耗氧量的表示方法   1.摄氧率(r)   单位体积培养液每小时消耗氧的量,单位为mmol(O2)/(L?h)。   2.呼吸强度(QO2)   单位重量的菌体(折干)每小时消耗氧的量,单位为mmol(O2)/g(干菌体)?h。   亦称为氧比消耗速率。    摄氧率与呼吸强度之间的关系:    r= QO2?X   其中,X:发酵液中菌丝体浓度,g(干菌体)/L 呼吸强度表示微生物的绝对吸氧量,但当培养液中有固体成分存在时,测定有困难,可用耗氧速率表示。 溶解氧的饱和浓度:    一定温度与压力下,气体分子在气液两相中扩散达到动态平衡,此时液相中气体分子的浓度。    符号为:C* C*影响因素:   1.温度    温度↑,氧饱和度↓   2.溶液性质    溶质含量↑,氧饱和度↓   3.氧分压    气相中氧浓度↑,氧饱和度↑  呼吸临界氧浓度(C临界)   在溶氧浓度低时,呼吸强度随溶解氧浓度增加而增加,当溶氧浓度达到某一值后,呼吸强度不再随溶解氧浓度的增强而变化,此时的溶解氧浓度称为呼吸临界氧浓度,以C临界表示。   其为微生物对发酵液中溶氧浓度的最低要求。在临界溶氧浓度以下,微生物的呼吸速率随溶解氧浓度降低而显著下降。 微生物的临界氧浓度一般为0.003-0.05(mmol/L),为饱和浓度的1-25%。 在培养过程中不需要使溶解氧浓度达到或接近饱和值,而只要超过某一临界氧浓度即可。 当不存在其他限制性基质时,如果溶氧浓度高于临界值,细胞的比耗氧速率保持恒定; 如果溶氧浓度低于临界值,细胞的比耗氧速率大大下降,这时细胞处于半厌氧状态。 第二节?????传质理论 一、氧的传递途径与传质阻力 分为供氧和耗氧 供氧:空气中的氧从空气泡里通过气膜、气液界面和液膜扩散到液体主流中。 耗氧:氧分子自液体主流通过液膜、菌丝丛、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 氧在溶液中的传递(气体溶解过程:双膜理论) 氧气的溶解过程是一个由气相进入液相的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氧气需要跨过由气-液界面构成的屏障,在界面的一侧有气膜,另一侧为液膜,氧的溶解需要经过这两层膜才能实现。因此,根据这一模型建立起来的气体溶解理论称为双膜理论。 双膜理论的基本前提 (1)在气泡与包围着气泡的液体之间存在着界面,在界面的气泡一侧存在着一层气膜,在界面的液体一侧存在着一层液膜。气膜内的气体分子和液膜中的液体分子都处于层流状态,分子间无对流运动,因此氧的分子只能以扩散方式,即在浓度差推动下而透过双膜。 (2)在空气主流空间的任一点氧分子的浓度相同,液体主流中也是如此。 (3)在双膜之间的界面上,氧气的分压强与溶于液体中的氧的浓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