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都峰是黄山的主峰之一,它既高又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崖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爬天都峰吧,相信你一定会大有收获!
你知道吗?
新课导入
黄亦波 江苏无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儿童文学家、诗人、编辑,《小朋友》编辑室主任,《儿童诗》丛刊副主编,副编审。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代表作品:诗歌《阿布加和中国医生》,散文诗集《远方的礼物》《阳台上的小客人》,故事集《眼睛会动的布娃娃》,儿歌集《从小养成好习惯》,散文《峨眉山上的奇遇》《小学生日记指导》等。
作者简介
爬天都峰
17
四年级上册
liàn
链
pān
攀
xiàng
相
jí
级
biàn
辫
hē
呵
相
(相信)
(照相)
例:请你相( )信我的照相( )技术,大家都说是很棒的。
xiānɡ
xiànɡ
xiānɡ
xiànɡ
jí
liàn
xiànɡ
pān
攀着
铁链
照相
biàn
辫子
石级
hē
笑呵呵
颤
chàn
niàn
hē
li
jí
liàn
jì
biàn
pān
hóu
【笔陡】像笔杆一样直,说明山势陡峭。
【发颤】颤动。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勇气】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汲取】吸取。
发颤——发抖 终于——终究 鼓舞——鼓励
汲取——吸取 奋力——尽力 居然——竟然
近义词
笔陡——平坦 仰起——俯下
鼓舞——打击 奋力——松懈
反义词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交代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引起下文。
在天都峰脚下,“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爬山前
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①在云彩上面哩!【高】 ②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陡】
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天都峰很险要,不好爬,有力地增强了本文的表达效果。
1.本段是如何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①啊!【惊讶,情不自禁地感叹】
②我爬得上去吗?【缺乏自信、自我怀疑】
③发颤。【恐惧退缩】
2.面对这么高且陡的山峰,“我”的心态怎样?
答:写天都峰的高和陡,是为下文描写爬山的艰难和体现人物品质作铺垫。
3.课文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描写天都峰的高和陡?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年纪大。
答:天都峰高且陡,攀爬难度大。“我”只是一个小孩子,老爷爷这么问“我”,是带有怀疑又敬佩的心理的;而老爷爷年纪很大,爬天都峰也很不易,所以“我”这样问老爷爷。这一老一小的问话看似是怀疑,实则暗含着敬佩、鼓励和赞叹之意。
在天都峰脚下,“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会互相询问?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爬山中
登山艰难,“我”勇往直前、奋力攀爬。
“爬呀爬”说明攀登时间长,“终于”写出了我们登顶后兴奋的心情。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登顶后
老爷爷向“我”表示谢意。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我”向老爷爷表示谢意。
汲取:吸取。
课文写的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情。全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思考
答:①爬山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缺乏自信,产生畏惧退缩的心理。②与老爷爷对话后,“我”受到鼓舞,充满信心、不再犹豫。③“我”战胜了困难,爬上天都峰后很激动、兴奋。
2.文中的“我”在登山前后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