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学第2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英国经验主义集大成者。 著作:《人性论》、《论审美趣味的标准》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1)快感说——美的实质 美不能定义,只能凭感觉认识。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美就等于美感。 “快感与痛感不只是美与丑的必有的随从,而且也是美与丑的真正本质。” (2)效用说——美的来源 美具有相对性 “美对人才有效,必然随人的利益不同而显出分歧。” 效用:不是观赏者个人的实际利害。效用是对所有人或者和对象有关的人来说的。 根据人体验效用的方式不同,美可以分为两种: 想像的美:通过想像体验效用快感。(效用感强烈) 感觉的美(形式的美):事物的形式是最直接、最明显的效用。 (效用感弱) (3)同情说——效用的来源 同情:即共鸣,是人心设身处地地分享旁人的情感或假想的事物的情感的功能。  如:《人性论》柱子: 上细下粗——安全感 上粗下细——危险感 再如:黛玉葬花 读者—黛玉—落花 (二)大陆理性主义美学 狄德罗(D·Diderot1713-1784)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 1、著述: 1751-1772年主编《百科全书》(17卷)亲自撰写4卷 文学作品:《修女》《拉摩的侄儿》 美学著作:《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又称《论美》,是为《百科全书》中的美学条目所写) 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美在关系” 外在于我的美:真实的美(形式美) 关系到我的美:见到的美(主观的) 真实的美:由事物内部关系所决定。 相对的美:从事物和事物比较的相对关系中产生。 (三)德国古典美学 1、康德( Kant 1729-1804) (1)生平、著述 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 大学广泛学习物理、数学、哲学、神学等 1746-1755做家庭教师 1770升为教授 1779退休,继续著述 著作:三大批判 前批判期 批判期 (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对美的分析) A、审美判断是无利害的情感判断(质) B、审美判断有无概念的普遍性(量) C、审美判断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关系) 纯粹美和依存美 纯粹美(自由美) :无目的,无概念,自由 如:大部分自然美。因为我们无法把任何观念加给它。 依存美:受明确概念的制约,以有目的的完善性为前提,是有条件的美。如:建筑美 D、审美判断的必然性(模态) 快感的4种模态: 认识活动——可能让人快乐 感官享受——快乐不能普遍传达 善——以概念为基础的必然性 审美——范例的必然性 2、黑格尔 (1)生平、著作 1788神学院,与谢林同学 1808纽伦堡文科中学校长 1816海德堡大学教授 1829柏林大学校长 著作:《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美学》 绝对精神 理式 最高真实 唯一真实 在现实中 与现实割裂 发展变化 永恒不变 (2)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柏拉图的理式的不同: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学》第一卷142页) A、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理念 形式:感性形象 强调了美和真的统一。“美本身必须是真的。” 是对康德过分强调纯粹形式的批判。 例如:哥特式建筑 总特征:自由上腾,隔绝 科隆大教堂 B、美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美的生命在于显现” 显现:是自觉的行动,是直接呈现。 C、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绝对理念本身就是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统一。 美具有实践性。人把自己的能力、理想、理念“人化”到环境中,使自己得到“实现”、“肯定”或“生展”。 例如:小孩往水里投石子。 “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 这是自我创造;在对象里直观自己的本质。 三、方法论阶段 美学研究呈现多元化局面,主要表现为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美学家们致力于采用各种新方法从新角度研究美学问题。 代表: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1866-1952) 著作:《美学》(《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1902)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艺术即直觉,美即表现。 (一)表现主义美学——哲学方法 (二)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心理学实验方法 格式塔(Gestalt):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强调事物的有机整体性。 代表:阿恩海姆(Ruddf Arnheim 1904-1994 美国) 著作:《艺术与视知觉》(1954) 观点:艺术的本质是力的表现。 1、知觉(尤其是视知觉)是艺术活动的基础 (1)

文档评论(0)

558955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