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氯化钙制备纳米碳酸钙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章编号:1008-7524(200602-0026-03 由氯化钙制备纳米碳酸钙研究 Ξ 庄 斌,徐 超,张兴法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纳米碳酸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基于化工生产中大量副产氯化钙,以氯化钙和碳酸铵为原料,对制备纳米碳酸钙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了添加剂、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等工艺条件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并采用XRD 和TEM 对产物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添加剂对产物粒径以及形貌具有一定的影响,当氯化钙和碳酸铵配料比为1.0∶1.0mol/mol 、反应温度为15℃和氯化钙浓度为0.3mol/L 时,以有机醇A 和磷酸系化合物G 为添加剂制备的产物为方解石型球状碳酸钙,粒径在50nm 左右。 关键词:纳米碳酸钙;氯化钙;添加剂中图分类号:TQ132.3+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纳米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作为填充剂或补强剂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造纸和涂料等行业,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外的需求量越来越大[1~2]。 目前一般以石灰石为原料制备纳米碳酸钙,而开采石灰石不可避免地会破坏自然环境,且工艺过程中高温煅烧需要较大的能耗和产物粒径难以控制,因此寻求其他含钙原料制备纳米碳酸钙受到人们的关注[3]。 化工生产中大量副产氯化钙,若能利用,是替代石灰石制备碳酸钙的廉价原料[4]。为此,本文以氯化钙和碳酸铵为原料,在添加剂条件下对制备纳米碳酸钙进行了研究。1 实验部分1.1 实验原料和仪器 原料:氯化钙(干基质量分数为90.0%;碳酸铵、添加剂等为化学纯。 主要仪器:HHS -2S 型数显恒温水浴锅,DZF -6020型真空干燥箱,Rigaku D/Max -rB 型X 射线粉末衍射仪,H -800型透射电镜。1.2 实验原理 在添加剂条件下以氯化钙和碳酸铵为原料制备纳米碳酸钙的反应为: CaCl 2+(N H 42CO 3=CaCO 3↓+2N H 4Cl 其中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是在反应初期促进碳酸钙粒子成核,而在反应后期控制其凝聚生长,同时选择性地控制晶型。1.3 分析方法 采用日本理学Rigaku D/Max -rB 型X 射线衍射仪(XRD 分析确定物相组成,并计算产物平均粒径。采用H -800型透射电镜(TEM 观察产物的形貌、粒径大小以及分散情况。2 结果和讨论2.1 添加剂选择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选用有机醇A 、硫酸盐B 、磷酸盐C 和有机酸D 作为晶型控制剂,钠盐E 、表面活性剂F 和磷酸系化合物G 为分散剂, 研究其对产物粒径的影响。经过多次实验和筛选,添加剂种类和产物粒径以及形貌关系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不同的添加剂对产物粒径和形貌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采用添加剂A 和G ,产物的粒径较小。 ? 62?Ξ收稿日期:2006-08-02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3.k j038。  作者简介:庄斌(1982— ,男,安徽灵璧人,合肥工业大学在读硕士生。 表1 添加剂种类和产物粒径以及形貌关系 序号添加剂种类平均粒径 /nm 颗粒形貌 1A+G50球形 2B+G65立方形 3C+F150(短径棒状 4D+E80球形 2.2 反应条件 氯化钙和碳酸铵反应制备纳米碳酸钙的主要条件为添加剂种类、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等[5],因此以A和G作为添加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对产物粒径的影响。 2.2.1 反应温度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反应温度和产物粒径的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反应温度和产物粒径的关系 序号反应温度/℃平均粒径/nm 11060 21550 32065 43080   从表2可以看出,温度较低和较高时,都会导致晶核的形成速率小于晶体的生长速率,颗粒粒径较大。因此,反应温度宜控制在15℃左右。2.2.2 反应物浓度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氯化钙和碳酸铵配料比为1.0∶1.0mol/mol,氯化钙浓度和产物粒径的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氯化钙浓度和产物粒径的关系序号氯化钙浓度/(mol?L-1平均粒径/nm 10.265 20.355 30.470 40.580   从表3可以看出,氯化钙浓度在0.2~0.4mol/L时,产物粒径变化不大。随着浓度的继续增大,粒径有明显的增大趋势,说明随着反应物浓度增大,晶体的生长速率加快,产物的粒径增大,氯化钙浓度宜在0.3mol/L左右。 2.3 产物分析 2.3.1 产物的XRD分析 以 A和G为添加剂,氯化钙和碳酸铵配料比为1.0∶1.0mol/mol、反应温度为15℃和氯化钙浓度为0.3mol/L时产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谱图如图1所示。 图1 产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谱图   图1与J CPDS标准卡片5-586比较,在方解石型碳酸钙的主要特

文档评论(0)

33991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