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群体合作的研修技能(欧益生).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引发交流对话,聚焦问题与细化问题 ①聚焦问题 聚焦问题就是寻找共同点(挑选大家认为相对重要的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前提性条件(先要解决什么)的过程。 ②细化问题 细化问题则涉及解决问题的工作程序、知识领域以及涉及到的资源等方面,是不断地对问题内涵进行确切表达的“任务解码”过程,可以从理论框架构建的角度、从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研究的角度、从工作领域的角度、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等方面进行。 必须注意的是,问题的分解细化是没有底,只要关键不遗漏;其次,分解出的小问题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再次,分解出的小问题的解决是需要有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的。 2. 深化对话与交流,问题引导进一步学习与思考 改变你的行为方式 ●倾听。倾听需要我们不仅是听词语,而且要包含、接受并逐渐放弃我们内心的固执。 ●尊重。尊重别人,就是找到他们经验的源泉。 ●中止。中止,意味着改变方向、停止、后退,再用新的目光看待实物。 ●表述。 实作指导记载表样式之一: 第一次 我的设计 我为什么这样做 同事给我的建议 我是怎样想的 第二次 我决定的改进(第二次改进) 课堂中的调整 调整的原因 同事的感觉与建议 我是怎样想的 我的体会 第三次 我决定的改进(第三次设计) 课堂中的调整 调整的原因 同事的感觉与建议 我的体会 反思技能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圆周运动分析(朱中 郝明香) 3. 交流与对话之后的概括总结(认识的显性化、个性化) 你是如何想的? 你是如何做的? 1 发现问题 2 提出问题 3 确立主题 4 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 5 问题解决思路的具体化 6 着手解决问题 7 问题解决过程中及过程后形成的社会性知识显性化 谢 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员感言] 平常,专家、博士在我们眼里是高不可攀,无法接近的,而在这个班里,他们很“平民化”,他们已经下到田间地头做起了“赤脚医生”,急我所急,予我所需。不再仅仅是讲座里高深莫测的理论家,他们首先就已经身先士卒的实践了“行动教育”的理念。我们中间的很多学校对这一点,感受应该是深刻的。尽管彼此在思维深度,透视问题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会出现差距甚至是矛盾,但正是有了碰撞,才摩擦出了智慧的火花啊!我想,6月22日那次活动时,那几个课例研究成果交流的学校老师体会是最深刻的。 ☆让所有学员都成为研修活动的知情者。 “讲—学”稿将研修活动的目的、步骤清晰地呈现给学员,使学员在研修活动开始之前就清楚地知道研修的整个过程。这为学员有准备地介入研修活动、在活动中抓住关键性问题提供了条件。 ☆促使学员负责任地交流。 “讲—学”在提供共同关注的问题的同时,为学员进行现场陈述的、手机短信的、展板张贴的、作业汇总的多种形式交流打下了基础,让学习留下痕迹,形成共识。 ☆在对话的基础上建构与组织知识。 “讲—学”稿将问题进行疏理与聚集,通过交流促进学员与原有教学经验或研修活动经验的类比与个体反思,从而促进个体的知识理解、组织与管理。 ③“讲—学”稿:让学员有准备地介入 [学员感言] 我们每次培训,都能提早拿到一份“讲学稿”, 我们要做什么,要思考什么,需要做怎样的准备与整理,让我们带着清晰的问题与目标进入培训。而这每份薄薄的讲学稿产生的可不容易。我有幸参与过其中的一次备课会议,亲历了这个集体备课过程脑力劳动的强度!一切都不是既定的,在激烈的一次次讨论甚至有时就干脆是争论中,才慢慢的梳理出讲学稿的思路,诞生的过程如此艰辛!艰辛之后才有如此的美好! 二 研修活动的策划与准备 就像发起一次朋友聚会,需要筹划主题、选择场地、确定具体时间,然后准备活动时具体的材料(器材、食品、节目等等)等一样,一次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进行也需要仔细的策划和准备。因为惟有如此,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研活动的策划和准备意味着什么? ★ 明确的目标与路径 ★ 有目的地去参与 有话可说有所收获 ★ 在明确目标与过程的关系的基础上设计活动过程 ★ 反映学校教学的方向 ★ 达成目标的路径之选择 …… (一)什么问题/事情可以成为教研活动的主题 要有问题意识与目标意识——“看得见”与“看不见”问题 结果 手段 只看见一半的问题 结果 手段 看得见的问题 结果 手段 看不见的问题 2. 什么是问题——目标与现状的落差即是问题所在 寻求自身与先进理念、先进经验间的差距; 寻求理想与现实(教学策略与学生实际获得)间的差距 主题确定的流程与分析工具 公开 集中 筛选 图1:需求分析的“程序” ●公开: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将教师内心的需要公开出来,换言之,就是将教师内隐的想法、观点等等显性出来

文档评论(0)

gpcjc19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