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子 磁性物理学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兰中文、谢建良 E-mail: jlxie@uestc.edu.cn T E L: 绪 论 课程性质与任务 《磁性物理》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固体电子工程)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当今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该课程涉及以下相关学科: 高等数学 数理方程 量子力学 统计力学 原子物理 电磁场理论 固体物理 在强调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用磁学理论解释各种磁现象,阐明有关磁现象的规律, 掌握磁性现象的内在规律及其求解问题的思维方法(包括理论模型与理论计算)。为深入研究磁性材料与器件及电子信息工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书籍: 1、北大 《铁磁学》 科学出版社 1976 2、郭贻成《铁磁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3、《铁磁学》(上,中,下),戴道生,钟文定,廖绍彬等, 科学出版社 2000年 4、姜寿亭 《铁磁性理论》科学出版社 1993 5、都有为 《铁氧体》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6、Physical Principles of Magnetism, Morrish A H, John Wiley and Sons Inc.,1965 7、The Quantum Theory of Magnetism, Norberto Majlis, World sci. Publising Co. Pte. Lfd. 2000 考核方式: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 (作业、出勤、实验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占70%。 一、磁性物理学(铁磁学)概念 磁性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 磁性起源:宏观观点:外磁场改变,系统能量也随之改变, 表现出系统的宏观磁性; 微观角度:带电粒子的运动形成物质的元磁矩, 磁矩取向有序,形成物质磁性。 磁性分类:1.弱磁性:仅在具有外磁场的情况下才能表现,随磁场增大而增强,有抗磁性和顺磁性。前者起因于电磁感应,后者由于元磁矩在外场下的取向。 2.强磁性:无外加磁场仍存在自发磁化。有限大的磁体分成若干各小区域,不同区域自发磁化方向不同,小区域成为磁畴。在外场下,由于磁畴的移动或畴内自发磁化方向的改变而表现出很强的磁性。另外具有居里温度,居里温度是衡量自发磁化的微观作用大小的量度。分为铁磁性、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除反铁磁性外,通常称为铁磁性。(反铁磁性为弱磁性) 定义:磁性物理学是研究强磁性起源(自发磁化的成因)及其在外界因素(如磁场、温度、应力等)作用下各种物质的微观磁性和宏观磁性的变化规律(技术磁化) ,并利用这些规律来为人类服务(应用磁学)的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 二、基本内容 1、自发磁化:涉及凝聚态物质磁性的微观机制,要求在原子或电子尺度求解问题,并形成自发磁化理论。 2、技术磁化:属于磁畴理论的范畴,要在磁畴或稍进一步的程度上求解,形成技术磁化理论。 3、应用磁学:研究与应用有关的磁性问题。 具体来说,本课程内容包括: 磁性起源与自发磁化 磁畴理论与技术磁化 磁化过程动力学 磁与光、电、热等的交叉效应 三、磁学发展概况 三千多年前,人们就注意到物质的磁性。公元前四世纪我国使用磁石制成司南,即为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梦溪笔谈》不仅记载了从司南到指南针的发明,还总结了其制作和使用方法。 第一部磁学专著——《论磁石》(英国的吉尔伯特著) 磁性作为一门科学,却是十九世纪前半期开始发展: 证明了通电圆形线圈会产生磁性,同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奠定了磁学的理论基础。 法国 安培 1820年 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建立了磁与电的初步联系 丹麦 奥斯特 1820年 建立铁磁现象的物理模型,奠定了现代铁磁性理论的基础 法国 WEISS 1907年 研究了抗磁性和顺磁性χ与T的关系 居里 1895年 利用拉莫进动和洛仑兹电子理论对上述两种磁现象进行解释 郎之万 1905年 确定了抗磁性和顺磁性的存在 法拉第 1845年 建立电磁场理论 (麦克斯韦方程) 苏格兰 麦克斯韦 发现电磁感应定律, 揭示了电与磁间的内在联系 英国 法拉第 1831年 为解释磁性物质的磁性起源(自发磁化),人们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主要有: 1、“分子场”理论模型 Weiss提出的 ,可解释磁化曲线及磁化特征,但未解决分子场本质及原子为何有磁矩。 2、“交换作用”模型 1928年由海森堡提出,指出自发磁化起源于电子间静电交换作用。 3、局域电子模型与巡游电子模型 采用相反的出发点,上述“交换作用”模型理论逐渐分为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