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82条--论阳明外证之常,即发热不恶寒 183条--论阳明初感外邪,即不发热而恶寒 机理:阳明初感外邪,阳气闭遏, 不得伸展,里热未盛 特点:程度轻,时间短,可自罢, 继之身热汗出 阳明恶寒 太阳恶寒:恶寒重,不能自罢,伴太阳表证 阳明感邪 经气被遏,阳气内郁,热势未盛 ——恶寒而无热 邪入阳明,从阳化热化燥 ——恶寒短暂,程度轻微,转而恶热 恶寒自罢的原因 阳明居中,主土——胃居中部,性属燥土 万物所归——病则表里寒热之邪,皆可归聚胃肠 无所复传——腑气不通,则邪留不去 原因 结果 始虽恶寒——初得病时,虽有恶寒 二日自止——病至次日,恶寒自罢 (186)伤寒三曰,阳明脉大。 伤寒为广义,三日为约略之数,不必拘泥 阳明主脉 生理:水谷之海,多气多血,阳气最旺 病理:正盛邪实,阳热亢盛,鼓动于外 特点: 热发于外——洪大滑数 热结于内——沉实而大 脉大 总 结 阳明病概念 阳明病病机:胃家实 阳明病病性:里、热、实 阳明病脉证: 恶热、恶寒短暂,脾约、大便难、胃家实、脉大 阳明病热证 阳明病实证 阳明病证型 阳明病治法:清、下 第三章 阳明病辨证论治 概论 主要内容:讨论阳明病的临床表现、证候类型及其治疗方法。 阳明病:是外感病过程中邪入阳明,正邪相争剧烈,邪热盛极的阶段,其性质多属里、热、实证。 阳明的脏腑涵义(生理) 指足阳明胃与手阳明大肠 胃脾同居中州,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喜润恶燥,以降为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以升为健。两者阴阳相调,燥湿相济,升降相因。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腐熟,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输功能,即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大肠与肺相为表里。“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腑气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胃肠的虚实交替,肠中糟粕得以排泄。另还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脾气的布津和胃气的降浊。阳明太阴相济为用,才可完成水谷的受纳、腐熟、吸收、排泄的整个过程。 水谷代谢正常,化生气血,奉养周身。“阳明常多气多血”。 此篇涉及了哪些,没有涉及哪些?手太阳小肠? 足阳明胃腑 (受纳) 足太阴脾脏 (运化) 手阳明大肠腑 (传导) 手太阴肺脏 (肃降) 脏腑关系 脏腑相济 化生气血 升降相宜 润燥平衡 “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 生理特点 功能-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气机-升降通顺 津液-喜润恶燥 概括为“燥化”、“传导” 阳明的阴阳涵义 二阳 《素问·至真要大论》:“两阳合明” 《灵枢· 阴阳系日月》:“两阳合于前” 《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为维” 阳明病的成因 一、他经传来 1.太阳病失治或误治,伤津耗液,以致胃中干燥而转属阳明——太阳阳明; 2.少阳误用发汗、利小便,伤津化燥而成阳明病——少阳阳明; 3.三阴病阴寒之邪郁久,或少阴热化证伤津化燥,或寒化证阳复太过而转属阳明。 二是阳明自病,或素体阳盛,或有宿食,或为燥热所感,病证直从阳明化燥而成阳明病——正阳阳明。 阳明病的病机 阳明多气多血、喜润恶燥、以降为顺,且阳气昌盛。 一旦感邪发病,邪从燥化。《素问·阳明脉解篇》:“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 阳明病的主要特征:邪入阳明,邪正相争剧烈,多表现为邪盛正实。 阳明病的病变性质:多为里热实证(燥热成实)。 “胃家实”。“胃家”泛指胃与大肠,“实”指邪气盛实而言。 燥热之邪最易耗伤津液。 阳明病的证候 1.无形之邪热亢盛,大肠无燥屎阻结(阳明病热证):表现为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等。 2.邪热与肠中糟粕搏结而燥屎,腑气失于通降(阳明病实证):表现为大便秘结、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腹满痛、或绕脐痛、脉沉实有力等。 《伤寒论》对阳明病的证治论述以热证、实证为主,但决非只有热证、实证,也有寒证、虚证之变例(如吴茱萸汤证)。 为什么寒证少?阳明虚证与太阴虚证? 阳明病的变证 1.阳明邪热与湿邪相合(阳明发黄证):表现为无汗、小便不利、身黄等。(以湿热发黄为主,也有属于寒湿者) 2.邪热不解,侵入血分(阳明血热证、蓄血证):表现为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鼻衄等,甚则可与原有宿瘀相结而成蓄血证。 阳明病的治疗 治则总以祛邪为要,清、下二法为主要治法。注意:中病即止,做到“保胃气,存津液”,不可妄用发汗与利小便之法。 阳明热证 1.邪热炽盛——清热生津——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2.邪热郁于胸膈——清宣郁热——栀子豉汤 3.邪热伤阴,水气不利——清热滋阴利水——猪苓汤 阳明实证 1.腑实盛者——三承气汤 2.邪热不甚,津伤肠燥——麻子仁丸 3.津液内竭而燥屎内结——于自欲大便时用蜜导煎或大猪胆汁等导而通之 阳明寒证——温中和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医学实验动物学》实验课.ppt
-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政策法规.ppt
- 低血容量休克的治疗原则.ppt
- 第八章抗组胺药.ppt
- 第二章药物的吸收.ppt
- 骨科-风湿病的免疫及生物治疗进展.ppt
- 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说明书撰写原则和要求.ppt
- 激光多普勒技术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ppt
- 健康防治讲座-流感禽流感的防治.ppt
-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拟肾上腺素药.ppt
- 2012-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中语文汇编:词类活用.pdf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市场优化算法_(28).电力市场中的市场力分析.docx
- 医院培训课件:《俯卧位通气的护理》.ppt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能效优化方法_(1).电力市场基础理论.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能效优化方法_(9).电力系统运行与能效优化.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能效优化方法_(15).电力市场与环境影响分析.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优化调度_(1).电力市场基础与原理.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优化调度_(14).电力市场改革政策与影响.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运行优化_(4).电力系统运行基础.docx
- 2025年航运行业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