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原住民地区观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課程名稱:原住民地區觀光 指導老師:黃正聰博士 系所班別:靜宜EMBA經管組二年級 學生姓名:陳癸壁 論文導讀 遊客對原住民觀光之知覺與 互動關係之研究─ 以烏來及茶山為例 題目 烏來及茶山簡介   烏來地名的由來 烏來一詞為原住民泰雅族用語,意為溫泉。 據說大約在兩百年前,有泰雅族的先住民在這裡打獵,發現溪流裡冒出一陣陣的輕煙,於是前往探查,發現了水是熱的,而大聲呼叫:「烏來!烏來!」 烏來是泰雅語「冒煙的熱水」之意,這個地方也因此而稱為烏來。 茶山村人口不多,僅四百多人,由鄒族、布農族和漢族共同在此生活(其中鄒族佔六成,其餘為布農族及漢人),但涼亭卻將近一百餘座,形成獨特的茶山涼亭文化。 茶山村很年輕,不是世居的部落,所有的居民都是在日據時代後才陸陸續續的來到這裡,在那之前是一個叫達谷布雅努的族群世居於此,是消失的鄒族,村子裡很多建設都是大家合力動手完成的,在茶山不論是什麼族群的人都共同為社區付出心力。 茶山村地名的由來 茶山村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最南端,海拔450公尺到1200公尺在1762年到1940年這段時間都沒有人住在這裡。 傳說很久以前居住在這裡的是「達古布亞努族」(是鄒族的姓氏),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族群突然消失了,他們稱這裡為「珈雅瑪麻拿」(Ca Ya Ma Vana ),鄒語中「山腰上的平原」之意。 後來日本人來了,把這裡當作牧場,因為嫌原本的名字太長了,就把這裡改叫做「珈雅瑪」。 最後國民黨政府來到台灣,因為「珈雅瑪」和日語中的「茶山」同音,所以就改稱為「茶山」。 What is「hufu」? For what? What inside ? The features of 茶山「hufu」? ???????????????????????????????? 竹籃 ???????????????????????????????? 豬骨 ???????????????????????????????????? 玉米 ???????????????????????????????? 蜂巢 ????????????????????????????????? 趕鳥器 研究背景 聯合國將1993 年訂為「國際原住民年」(International year for Indigenous People),同時,全球各地也興起一股對於前往「偏遠」、「新奇」、「異樣風情」的原住民地區從事觀光活動之熱潮 (紀駿傑,1998) 1998 年開始實施週休二日後,帶動國內旅遊風氣。根據觀光年報指出2001 年國人國內旅遊次數較1999 年成長34﹪,平均每人每年國內旅遊次數為5.26 次高於1999 年的4.01次 (觀光年報,2002)。 一、有些遊客將原住民族視為觀察或賞玩的對象,也有些遊客將 原住民文化當作商品。而在不同的觀光類型中,其對原住民觀 光之知覺有何看法及認識。 故引發本研究欲深入探討遊客對原住民觀光的知覺為何? ? 二、透過文化的接觸是彼此互相瞭解、尊重的第一步,只有更多 的接觸與更深刻的瞭解,才有可能消除誤解與敵意。 因此,本研究擬探討遊客與原住民之間的互動其對原住民觀光 知覺之相關性。 研究動機 原住民觀光 研究架構的相關變數闡釋 台灣的原住民地區擁有自然、豐富的生態與獨特的文化、藝術,遊客是為了觀察原住民文化的展現和奇特的生活方式而從事觀光的行為。 遊客知覺 遊客到原住民地區進行旅遊時,因其本身的感官感知、過去經驗,及由其他資訊之獲得,而對原住民地區所呈現的觀光內涵產生不同看法。 (一) 買賣/交易過程: 購買一般商品或紀念品、享用當地風味餐食、住宿地點在原住民自己經營的民宿中。 (二) 遊客與居民之間文化學習: 參加原住民導覽的旅遊、參加文化祭典、觀看原住民舞蹈、參觀原住民文物展覽、參加原住民藝術工作坊。 互動 觀光類型 (一) 大眾旅遊: 以觀光產業的經濟生產總值來衡量,而忽略該地區的環境狀況、自然資源消耗與惡化情況,觀光景點必須忍受大量遊客所帶來的環境及社會層面影響。 (二) 部落生態旅遊: 強調生態保育,並透過解說,引導遊客深入了解當地特殊的自然與人文資源,藉以產生負責任的環境行動,最後將經濟利益回饋造訪地,使保育的工作得以持續,進而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福祉。 H1. 遊客屬性與原住民觀光之知覺的關係 H2. 遊客與原住民之間的互動程度與知覺間的關係 H3. 不同類型的原住民觀光地區之遊客與知覺間的關係,藉由文獻之探 討及回顧,分別以人口統計、互動程度、不同類型的原住民觀光地

文档评论(0)

9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