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明代戏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明代戏剧 一、明代杂剧 1.明初杂剧的宫廷化 “亲王之国,必以词曲千七百本赐之” “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妃子、忠臣节烈、先圣先贤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扮者同罪。其神仙道化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大明律》) 朱权(1378——1448)《太和正音谱》 杂剧《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 朱有燉(1379——1439) 歌舞升平剧: 《牡丹仙》 《八仙庆寿》 ; 度脱: 《小桃红》 《十长生》 《辰钩月》 ; 节义道德剧: 《烟花梦》 《团圆梦》 《香囊怨》 (妓女刘盼春与秀才周恭) 英雄剧: 《豹子和尚》 《仗义疏财》 杂剧向案头化渐进: 思想内容上封建化、神道化 宣扬封建礼教和神仙道化 《清河县继母大贤》、《薛苞认母》水浒戏 度脱剧《红莲债》 吉祥剧 《福禄寿仙官庆会》《感天地群仙朝圣》 闲适剧 《兰亭会》、《赤壁游》《张季鹰因风忆故乡》《谢东山雪朝试儿女》 2.艺术演出上贵族化、案头化 “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宴会··· ···皆大套北曲” 已有清唱倾向 3.语言雅化,写情抒怀 “至就文字论,大抵元词以拙朴胜,明则妍丽矣。元剧排场至劣,明则有次第矣。然而苍莽雄宕之气,则明人远不及元。” ——吴梅《中国戏曲概论》 嘲弄世态人情之丑态讽刺剧:张扬个性、愤世嫉俗 演唱体制:南北合套或纯为南杂剧 徐渭:《四声猿》《歌代啸》 吕天成:《齐东绝倒》 徐复祚《一文钱》 茅维:《闹门神》 王衡:《郁轮袍》 冯惟敏:《僧尼共犯》 二、明传奇 四大声腔的出现: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海盐腔:南宋时出现,“体局静好”“蛮声哈喇” 弋阳腔:主要流行于民间,由江湖戏班演出,每流传到一地,即结合当地语言和民间音乐,衍变为地方化声腔。声调高亢,风格粗犷,以通俗的韵文解释深奥的曲文。 ——弋阳腔无管弦伴奏,仅以锣鼓为节奏,一唱众和,采用徒歌、帮腔形式,通俗性、民间性和注重演出效果是它的特色。 ——明清传奇包括众多地方声腔。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是昆山腔和弋阳腔。 ——昆山腔经过嘉靖时魏良辅改革,创立委婉细腻、流利悠远“水磨调”,讲究字清、板正、腔纯。将弦索、萧管、鼓板三类乐器合在一起,建立规模完整乐队伴奏。《浣纱记》演出,使昆山腔通过舞台光大流布,成为全国性剧种。 以昆腔为主导的传奇达到空前繁荣。 昆山腔:“流丽悠远··· ···听之最足荡人” ——吴侬软语、纡徐婉转、细腻悠扬 ——明清传奇形式上承继南戏体制,且更加完备。一个剧本大都30出左右,常分为上、下两部分;作家特别注意结构的紧凑和科浑的穿插。 ——音乐采取曲牌联套形式,比南戏有所发展,一折不再限于一个宫调;曲牌多少取决剧情需要;所有登场角色都可以演唱。 ??? ——明代戏曲经过长期舞台实践,角色分工更加细密。比如昆山腔就有12个角色,主角不限于正生、正旦,净、丑也不止是调笑。 ??? (一)明初传奇 元末明初:荆、刘、拜、杀 明初传奇的伦理教化倾向 ——邱濬《五伦全备记》 邵  《香囊记》 姚茂良《精忠记》 苏复之《金印记》 沈采《千金记》 王济《连环记》 (二)明中期三大传奇 李开先:《宝剑记》 梁辰鱼:《浣纱记》 王世贞:《鸣凤记》(时事剧) 万历后,南曲盛行,“而北曲几废,今惟金陵尚存此调。” 流派众多 拙素派、骈俪派、吴江派、临川派、双美派 吴江派沈璟 本色论、声律论 “以鄙俚可笑为不施脂粉,以生梗雉率为出之天然。” “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 “宁律协而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叶,是曲中之工巧” 临川派 汤显祖 作品必须言情,强调思想内容 “凡文以意、气、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 “吾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 ——明后期舞台,开始流行以演折子戏风尚。所谓折子戏,是指从有头有尾全本传奇剧目中摘选出来的出目。它只是全剧中相对独立的一些片断,但是在这些片断里,场面精彩,唱做俱佳。折子戏脱颖而出,是戏剧表演艺术强劲发展结果,又是时间与舞台淘洗的必然。观众在熟悉剧情之后,便可尽情地欣赏折子戏表演技艺。 ——《牡丹亭》游园、惊梦,《拜月亭记》踏伞、拜月,《玉簪记》琴挑、追舟等。 明代演戏图 我们中国文化里头,有三种艺术让人痴迷———唐诗,书法,第三是昆曲,我再演绎一下,昆曲就是把唐诗的意境和书法线条的美,用具体的舞蹈音乐呈现在舞台,中国文化最美的是诗境,有世界独一无二的线条美,昆曲把这两者融和了起来。高于一般戏曲的昆曲已经到了抽象的纯粹的艺术的美。(白先勇) * * (二)明代中后期杂剧转型 (三)明后期传奇的繁荣

文档评论(0)

123****66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