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格式
专业资料整理
第五章 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近代教育的起步与新式学堂的出现
1840 年的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的社会性
质由封建社会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 中国的教育也由封建专制主义教育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演变,中国教育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一、近代教育的起步
1840 年前后,中国教育的主体还是传统的封建教育,但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三
种新教育,中国近代教育的起步是在这几种教育的相互影响下开始的。
一是地主阶级内部提出了改革封建教育 , 向西方学习的思想。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已成为一个衰老的封建帝国,教育仍沿用旧制,日益空疏、腐败,各种矛盾加深。主要表现在:
1、科举制度腐败。清末科举流弊百出。 “四书”中可以出的题目大多出尽,于
是便硬编出很多偏题、 怪题,甚至把经书上毫无相关的词拼在一起命题作文, 考试严格规定文章必以八股为体裁, 书写字体必用小楷。 士子即使是刻苦读经, 考上了进士,亦多无真才实学;
2、官学名存实亡,私学教育空疏腐化。清末在教育制度上,中央设国子监,
国家设立了官学,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书院,此外还有义学、社学、私塾。
但这些学校, 大多徒具其名。 遍布全国各地的各种形式的私塾, 虽是士子真正读书受教育的地方, 但教育内容仍以儒家经典为中心, 士子苦读多年, 同样无真才实学;
3、实行思想钳制,大兴文字狱。为了维持摇摇欲坠的统治,清朝政府极端顽
固守旧,闭关自守,对知识分子实行高压政策,进行思想钳制,不允许有任何新思想产生。在学术上,极力推崇义理学,考据学、辞章学,把这些定为学术正统,其
他黜为异端。 清末的教育制度、 文化教育思想、 教育内容等都表现了非常空疏腐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阻碍, 这种教育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 抵御不了外国的侵略,地主阶级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改革封建教育、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代表人物是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
二是外国人开始向中国输入西方文化,
并开始在中国建立新式学堂。
早在鸦片
战争前, 西方科学文化便随着传教士的脚步,
悄然渗入中国大陆,
当时意大利耶稣
会教士利玛窦等人, 开始传播自然科学和技术,
逐渐地把西方数学、
天文学、医学、
地理学等科学介绍到中国。
这时西方文化的渗入并不具侵略的性质,
并不危及天朝
帝国的尊严,也没有替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危险,故自皇帝至一般士大夫皆能接受。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在掠夺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的特权的同时,利用
不平等条约, 夺取在华办教育的特权。
1842
年签订的《南京条约》 , 虽然没有直
接规定文化教育侵略的条文,
但是英国夺得了五口通商、 协定关锐、 领事裁判权以
及最惠国待遇等。 这就开始了剥夺中国的主权,
为文化教育的侵略打开了大门。 1844
1
年,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 明确地获得了建教堂、传教、
办医院、办学校的权力,并且还要受清政府的保护。
另外,各派教会还利用出版机构,扩大影响。如 1843 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在
上海成立墨海书馆,出版《数学启蒙》 ,介绍算术、代数知识。 1855 年刊行《博物
新编》,介绍西洋气象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动物学知识。 1845 年,美国长
老会在宁波创办美华书馆,编译了早期的教科书如《代数备旨》 、《形学备旨》、《八
线备旨》、《代形合参》。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的杂志,在教育上影响较大的有《教会新报》(后改名为《万国公报》 )、《中外新闻》 、《上海新闻》等。
三是太平天国革命的教育对封建教育进行了改革。 1851 年爆发的太平天国革
命,是以洪秀全为领导的农民阶级反清反封建的斗争, 具有民族民主革命性质, 是
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个高潮,曾波及大半个中国,持续 15 年之久。太平天
国革命在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斗争的同时,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对封建主义教育
展开了斗争, 实行了一系列的文教改革。 主要表现在: 在文化教育政策上对封建主
义教育进行了冲击与批判。如宣布皇帝、孔子都属于“邪神” ,捣毁过孔子牌位;
在教育内容上宣布孔、 孟的书都是 “妖书”,要“一概毁化” ,同时编了自己的官书,主要有《旧遗诏圣书》 、《新遗诏圣书》 、《真命诏旨书》 、《三字经》、《幼学诗》、《御制干字诏》等;改革考试制度,废除了封建门第出身;妇女同样可以参加考试;进行文风与文字改革等。
总之, 鸦片战争以后, 面对国门被强迫打开后变化的形势, 传统教育已难发挥
维护中国社会生存发展的作用, 开始了艰难的改革历程, 逐渐由以民族文化为中心
的封闭型教育向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开放型教育转变。 虽然在这个时期中国教育近代
化的进程尚未实际启动, 但近代教育发生的条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