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道德基本问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本章的主要内容 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道德立场和行为选择的科学价值依据。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四、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的内涵:属于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对道德内涵的理解 是经济关系的产物;只调整人们行为的一部分,但既调整内在的心理活动,又调整外在的行为表现;调整方式主要是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不具有强制性;评价的标准是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对与错;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中国古代的理解:道,原指道路,后引伸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等。德与得相近,最早典籍中表示对道的认识、践行而后有所得。老子《道德经》中道与德是两个概念。荀子首先将道德联系起来,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确定的道德品质、道德境界和人际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起源于拉丁文,意为风俗和习惯。后来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赋予新意,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道德个性,一直沿用。 总之,中国和西方语境中的道德,均包含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个人的道德品质两方面内容。 (一) 道德的起源 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 1.神启论 2.天赋论 3.情感欲望论 4.动物本能论 (二)道德的本质 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道德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的属性特征: (1)道德的社会性:道德的根源存在于人类社会;道德的存在深入于社会广泛领域。 (2)道德的历史性:道德具有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 (3)道德的规范性:道德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 (4)道德的相对独立性。 (5)还有继承性、共同性、阶级性等. 主要表现: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原始社会的道德 奴隶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道德发展的规律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道德进步的评判标准: ☆人的全面发展、自由解放程度 ☆与最先进的生产力的适应关系 ☆社会生活的和谐程度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中华文明内含了: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开放兼容、厚德载物的品格; 与时俱进、人文日新的追求。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诗经》: “夙夜在公”。日夜为公家办事 《尚书》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以公心灭除自己的私欲,这样就可以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依附。 贾谊《治安策》: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孟子: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墨家 :“兼爱”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韩愈《原道》: “博爱之谓仁”。 朱熹:“爱之理,心之德”,并以生释仁。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第一,要搞清有哪些是要摒弃的。(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男尊女卑。) 第二,要搞清哪些是可以转化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夫妇有情、朋友有信) 第三,积极继承和弘扬传统道德的精华。

文档评论(0)

3344483c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