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分工范围越广、市场越大,获取利益越多。 在自由贸易下,各国可按照自然条件(亚当·斯密),比较利益(大卫·李嘉图)和要素丰缺(俄林)状况,专门生产其最有利和有利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促成各国的专业化分工。通过大量贸易,获取更多利益; 扩大国民真实收入。 自由贸易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根据自由的条件发展最擅长的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就高、成本就低,劳动和资本就会得到正确的分配和运用。再通过贸易以较少的花费换回较多的东西,就能增加国民财富; 可进口廉价商品,减少国民开支。 可以反对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率。 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4.5 超保护贸易政策 超贸易保护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盛行。 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处于垄断时期。在这一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成为一切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 各国普遍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世界市场的竞争开始变得激烈。 尤其是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市场矛盾进一步尖锐化。于是,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垄断国内市场和争夺国外市场,纷纷要求实行超贸易保护政策。 企业创造的技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并使企业更具竞争力。而信息传输速度之快使得技术无保密可言。当某一产业所创造的价值或知识和技能被传播、使用或占有时,这种收益对企业不能形成任何激励,市场失灵被由此产生。 技术所具有的外部性特点,使得对产业或企业进行补贴,或者其他形式的政府扶持,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它有助于纠正市场失灵。 发达国家政府的扶持与补贴应针对那些投资企业无法收益的知识创新活动(市场失灵),政府的扶持与补贴不以产业或企业为标准,而以“知识创造”或“研究开发”为标准。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潮流,一国产业或企业创造的技术很可能被其它国家的产业或企业所掌握和使用,那么对技术创造国来说,它可能不愿意对技术创新进行扶持或补贴,因为这样的话,相当于以牺牲本国利益为代价为世界创造价值。 战略性贸易政策运用案例分析(1) 战略性贸易政策运用案例分析(2) 战略性贸易政策运用案例分析(3) 战略性贸易政策运用案例分析(4) 外贸经营权完全集中在 12家国有进出口公司手中。 中国的经济处于半自给自足状态 ,对外贸易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足 10%。 中国在世界贸易国中排名第 36位 ,进出口总额不足世界贸易总额的 1%。 改革开放后的外贸体制——放权过渡时期 (1979-1987) 这一阶段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简政放权,政企责任分开,实行中央和省市外贸两级管理; 适当下放部分商品的经营权,发展多种外贸经营方式; 改革外贸计划管理体制,大幅度缩小对进出口商品的指令性计划管理范围,取消外贸出口收购和调拨计划; 开始运用汇率、外汇留成、奖励政策等经济杠杆的手段,激发各方面发展出口的积极性。 初步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高度集中式的外贸管理体制,外贸行政部门逐步从直接管理外贸业务转为间接管理,加强了各种经济杠杆的综合运用; 打破了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的局面,扩大了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各方面发展外贸的积极性,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 这一阶段,外贸体制改革虽然起步,但由于国家对外贸易仍实行统负盈亏,外贸企业财务软约束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仅1986年,中央政府为补贴外贸公司损失的支出就达到 250亿元人民币,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2%。 改革开放后的外贸体制—— 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 (1988-1990) 1987年开始试行以三项指标(出口总额、出口收汇、上缴外汇)为内容的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年开始在全国推行。 “三年承包”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贸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调动和发挥了地方政府、外贸承包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企业在自主经营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促进了工贸结合。 从 1998年到 1990年间,进出口总额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平均每年增长超过 1000亿人民币。中国的贸易依存度提高到 13.7%,成为世界第 14大出口国。 承包制暴露的局限性: 助长了地区割据、经济封锁和企业短期化行为,影响了外汇的集中使用,助长了国内部分物价上涨; 三年不变的承包基数不切合实际,在物价上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使外贸企业超亏挂账严重; 违背区域物资流通规律、规模经济和综合经济效益规律,不利于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各地的各类外贸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外贸经营秩序混乱的问题。 在1987年到1990年这四年中,有三年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 改革开放后的外贸体制——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时期(1991-1993) 国务院于1990年决定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并于1991年开始实施。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在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实行了外贸企业出口自负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