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智慧—学而篇2014年1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概述 论语概述一 《论语》,从字面意思上说就是语言的论纂,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语录,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追记,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 这样一本言行录,篇幅也不大,不过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论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私人著书的开始。在先秦时期,作为一个显要学派的创始人的言行录,它有着相当广泛的读者。 《论语》概述——风云变幻 一:在先秦时期,作为一个显要学派的创始人的言行录,它有着相当广泛的读者。 二:秦始皇焚书坑儒,《论语》也在禁焚之列。 三:入汉以后,儒学及其典籍却获得统治者的青睐,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论语》列入学官,被视为“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衿”,(赵歧《孟子题辞》),地位日益尊显 四:元延佑年间,以《四书》开科取士,《论语》文句更是“自学子束发诵读,至于天下推施奉行”(康有为《论语注》),成为悬诸日月而不刊的金科玉律。 《论语》概述——风云变幻二 五: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才有所改变。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猛力抨击孔子和儒学。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与民主和科学是格格不入的,“儒者三纲之说”实际上是一种“奴隶道德”。胡适、鲁迅、吴虞等人也猛力抨击儒家的孝道、贞节观念,提出要“打倒孔家店”“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封建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槌碎,烧去,”(胡适《吴虞文录序》), 其实,封建统治者的尊孔自有它的用心,新文化运动的反孔,也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是一种历史的选择。 六:作为新世纪的读者,应该怎样看待《论语》呢? 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仁”统率着忠、恕、孝、悌、宽、恭、信、敏、智、勇、刚、毅等诸多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不仅有着极为普遍的进步意义,而且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其实,《论语》中阐述的这些基本规范,与其说是道德,不如说是智慧,一种从极朴素的自然法则中演绎出的生命的大智慧。 《论语》 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学而篇 第一(共十六章)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天地人号为三才,天地皆有好生之德,人为天地之心,应具天地之德,始可称之为人,此为中国文化。学即是学作人之道,初学为士人,以至学为圣人,皆不离学。时乃时常,习乃练习,说即悦。时常练习,所学有成,故喜悦。   朋,志同道合者。学儒必须寻师访友,学有所得,又有志同道合者自远方寻来请教,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故云乐。   学在自己,用由天命,学成而人不知,不得其用,天命也,君子何愠之有,故曰不愠。 思考: 一:作为一名高管,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践行“学”和“习”? 二:面对不能理解自己的同事,我们是如何应对的? 三:对于企业的业务朋友,我们是如何做的? 四:《弟子规》是如何解读的?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人身来自父母,兄弟情同手足,故须孝弟。孝经说孝甚详,简言之,普通人尽孝,其始为养父母之身,进而顺父母之心。他如求学必勤,战阵必勇,居官必廉,皆是孝子行为。孝弟之人处社会,少有好犯上者。不好犯上,则必不好作乱,社会由此安宁。   务者求也,本即根本。君子修道必求其根本,本立,则得其仁,得其大道。何谓根本,孝弟是也。 思考: 一:90后的管理重点是什么? 二:如何理解现在年轻人的“犯上”? 三:《弟子规》和《孝经》在当今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1·3】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 巧言,善于辞令。令色,以容貌悦人。仁由本性而来。中庸云:【天命之谓性】治国平天下,必须明性。性难明,必须学道。道仍难明,遂讲德。德犹难明,遂讲仁。仁:二人,人与人相处,须讲厚道。巧言令色之人,仁厚既少,与言道德更难。学仁者多于此处省之。经文:“鲜矣仁。”鲜仁,是少仁。古注或

文档评论(0)

123****66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