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培训教案3黄大银(9月23日).doc

师德师风培训教案3黄大银(9月23日).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化中学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教案 时 间:2017年9月23日 星期六 8:00—12:00 培训地点:远程教室 组织单位:新化中学 组 织 人:张成明 培 训 人:黄大银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内 容: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 培训学时:4 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 一、敬业精神 1、敬业精神的时代发展意义。 (1)在当前形势下,提倡敬业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发展意义。从敬业精神的特征来看,它具有时代性、主体性、公众示范性与社会交往性。(提倡敬业精神适应了社会生活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2)从社会结构的内在关系来看,提倡敬业精神,有利于社会结构的有序化协调发展。(社会结构内在诸要素的关系可以通过相互间的冲突、融合逐渐走向有序化,也可以通过国家计划实现有序化。) (3)提倡敬业精神,是全民意志的总动员,形成社会组织内在要素之间的平衡力,引导社会组织的有序化发展。 (4)提倡敬业精神,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 二、敬业精神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客观要求。 1、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2、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新世纪合格的教师。 ①受教育者的心理现状迫切需要教师们的无私奉献,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目前学生的心理状况:(1)渴求知识与厌学情绪的矛盾。(2)择业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3)传统的道德伦理与现代的道德伦理观之间的矛盾。(4)享受与创业之间的矛盾。教师应采取的措施:(1)传统观念和“现代价值”观念相结合。(2)树立市场经济的法制观念和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等态度才能在竞争中取胜的观念。(3)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②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求索和创新,完全地把知识奉献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三、 教师的责任意识 1、概述:职业责任,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任务,它往往通过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职业章程或职业合同来规定。 2、教师责任与责任意识。 (1)教师责任。(教师的责任,是指每一个从事教师职业活动的人对其职业所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 ①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新人,就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去塑造学生,引导学生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这是对学生负责的重要表现。) ②对学生家长负责。(学生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希望教师能把他们培养成才,因此,教师对家长也要负责。) ① 对教师集体负责。 ② 对社会负责。(对社会负责,归根到底就是要求教师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2)教师责任意识。(教师责任意识是激发责任行为、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育理想的中介,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3、责任意识的心理机制。 (1)教师责任意识的构成。(由三部分:责任认知、履行责任的自我评价、责任行为的调节。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教师责任行为监控机制,并贯穿于教师教育行为的全过程。) (2)教师责任意识的层次。(分为三个层次:自控层、他控层、无控层。) (3)教师责任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感知阶段、理解阶段、接受阶段。) 四、教师树立责任意识的意义。 1、良好的责任意识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巨大鞭策力量。(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 2、良好的责任意识可以调解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冲突。(只有当教师坚持用责任感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并从各个方面正确履行教师职责时,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良好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 五、《教师的责任意识》、《教师的职业理想》 (1)教师责任意识向责任行为转化。(责任意识形成与强化的目的,是为了唤起与促进相应的责任行为。) (2)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指社会舆论、学生家长的支持。) (3)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内在推动力,学校的管理应成为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 (4)改革教师专业教育。(强烈的责任意识是教师的优秀品质之一。) 六、职业理想及特征。 1、职业理想的含义。(职业理想,就是体现着一定社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职业劳动者个体意识及社会意识中的集中反映。) 2、职业理想的特征。 ①职业理想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职业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②职业理想具有客观性和积极性。 ③职业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职业理想是在职业

文档评论(0)

jixuji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