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写景妙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 (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 (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赏析方法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四、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五、从修辞手角度赏析 ?空间角度 高低、上下、内外,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 鹧鸪天 【北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色彩变换 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的画面美 田园乐①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感觉器官 雪?? 白居易 ???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 以乐景衬哀情) 2.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3.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 4、托物言志 结构方面分析写景的妙处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 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 田园乐①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 修辞的妙处 1.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 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 夸张 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 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 反问 加强语气。 7. 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⑴“万事非”在诗中具体指哪些内容?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请简要分析写景上的主要特色。 ⑶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 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 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浣溪沙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1、诗人为什么发出“何时收拾耦耕身?”的感慨?结合上阕回答。 2、赏析“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的妙处。 * 问题变式 有远有近、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相得益彰 诗人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雨后清晨宁静闲适、美好惬意田园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的隐逸 情怀。 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诗中的“山客”有怎样的心境? 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对仗工致,阴韵铿锵。 第三句一个“重”字,是全诗的诗眼。 一、二、四句都围绕这一“重”字展开, 雪下之久、之大、之厚,无不落在它的身上, 这一“重”字,既是诗人对雪的感知和推想, 更是诗人心情的一种披露。 ①战乱连年,山河破碎;②亲人离散,生死未卜;③老友分别,难以重逢。 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 衬

文档评论(0)

123****66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