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机床制造中约60-70%的零件要经过热处理。 在汽车、拖拉机制造业中需热处理的零件达70-80%。 §1-2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钢热处理时,一般都要先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形成奥氏体组织,这个过程叫做奥氏体化。 一、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二、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2. 奥氏体晶核的形成 奥氏体的晶核优先在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界面上或在珠光体团的边界上形成。 3. 奥氏体晶核长大 奥氏体晶核形成以后,依靠铁、碳原子的扩散,使铁素体不断向奥氏体转变和渗碳体不断溶入到奥氏体中去而进行的。 4. 残留渗碳体的溶解 铁素体全部消失以后,仍有部分剩余渗碳体未溶解,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剩余渗碳体不断地溶入到奥氏体中去,直至全部消失。 5. 奥氏体均匀化 渗碳体全部溶解完毕时,奥氏体的成分是不均匀的,只有延长保温时间,通过碳原子的扩散才能获得均匀化的奥氏体。 共析钢奥氏体化过程 亚共析钢的加热过程: 过共析钢的加热过程: 三、奥氏体形成动力学 研究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即在一定温度下的形成量和时间的关系,称为奥氏体形成动力学,对于制定热处理工艺规程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1. 奥氏体等温形成曲线 2. 影响奥氏体化的因素 (1)温度的影响 A的形成速度主要取决于A和P自由能差,又受Fe、C等原子的扩散所控制。提高A的形成温度,A的形成速度越快。 (2)含碳量的影响 钢中的含碳量越高, A的形成速度越快。?? (3)原始组织的影响 原始组织中Fe3C越分散, A的形成速度越快。?? 原始组织为分别为片状Fe3C和粒状Fe3C时,前者比后者A的形成速度越快。?? (4)合金元素的影响 合金元素影响碳在A中扩散速度 Cr, Mo, W, V, Ti等使A形成速度↓ Co, Ni等使A形成速度↑ 合金元素改变了钢的临界温度 Ni, Mn, Cu等降低A1点,使A形成速度↑ Cr, Mo, W, V, Ti等提高A1温度,使A形成速度↓ 合金元素在珠光体中的分布不均匀 Cr, Mo, W, V, Ti等元素主要集中在碳化物中 Ni, Si,Al等元素主要集中在铁素体中 合金元素在A中扩散速度很慢。 四、奥氏体的晶粒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1.起始晶粒度: 珠光体刚刚转变成奥氏体的晶粒大小。 2.实际晶粒度: 热处理后所获得的奥氏体晶粒的大小。 3.本质晶粒度: 钢加热到930℃±10℃,保温3-8小时,测得的奥氏体晶粒的大小。 意义:度量钢本身晶粒在930℃以下,随温度升高,晶粒长大的程度。 (二)奥氏体晶粒大小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三)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3.含碳量的影响 含碳量在一定范围内,随含碳量的增加,A晶粒长大的倾向增大。 4.合金元素的影响 §1-3 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曲线 一、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共析碳钢 C曲线的建立 ⑴取一批小试样并进行奥氏体化。 ⑵将试样分组淬入低于A1 点的不同温度的盐浴中,隔一定时间取一试样淬入盐水中。 ⑶测定每个试样的转变量,确定各温度下转变量与转变时间的关系。 ⑷将各温度下转变开始时间及终了时间标在温度-时间坐标中,并分别连线。转变开始点的连线称转变开始线。转变终了点的连线称转变终了线。 (二) 共析碳钢 TTT 曲线的分析 在鼻尖以上, 温度较高,相变驱动力小. 在鼻尖以下,温度较低,扩散困难。从而使奥氏体稳定性增加。 ⑵ C曲线明确表示了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转变产物。 (三) 影响 TTT 曲线的因素 2. 合金元素的影响 除Co和Al外, 凡溶入奥氏体的合金元素都使C 曲线右移。并使Ms 点下降。 3. 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 奥氏体化温度提高和保温时间延长,使奥氏体成分均匀、晶粒粗大、未溶碳化物减少,增加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 曲线右移。 1、共析钢的CCT曲线 共析钢的CCT曲线没有贝氏体转变区,在珠光体转变区之下多了一条转变中止线。 当连续冷却曲线碰到转变中止线时,珠光体转变中止,余下的奥氏体一直保持到Ms以下转变为马氏体。 图中的Vk 为CCT曲线的临界冷却速度,即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时的最小冷却速度. Vk’ 为TTT曲线的临界冷却速度. Vk’ ? 1.5 Vk 。 CCT曲线位于TTT曲线右下方。CCT曲线获得困难,TTT曲线容易测得。 可用TTT曲线定性说明连续冷却时的组织转变情况。方法是将连续冷却曲线绘在C 曲线上,依其与C 曲线交点的位置来说明最终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海拔地区施工安全措施.docx VIP
- 2025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AIOps 智能运维解决方案.docx VIP
- 全国小学数学教师赛课一等奖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课件.pptx
- 国网企业文化手册.pdf VIP
- 《鳜鱼的养殖》-公开课件.ppt VIP
- 第03课 算法设计 课件 浙教版信息科技六年级上册.ppt VIP
- 舞台建设施工合同协议书.doc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梯丶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修规范.pdf VIP
-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课件全套 单元1--4 基本知识---基础工程施工.pptx
-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专升本考试大学医学综合测试卷含解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