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 调解员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担负调解民间纠纷工作的 人员,今天管理资源吧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调解员先进事 迹材料范文,仅供参考。 优秀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一 吴永琴,女,现 年47岁,高中文化。从1994年开始担任村委会副主任、村 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至今。农村的矛盾错综复杂,常因地基 高低、婆媳不和、顽童斗嘴等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 甚至吵架动手。十多年来,他热爱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工作, 凭着对乡亲们的一片赤诚,常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张岗村现有农户487家,居民1891人,家庭时有矛盾 发生,不管是村民反映还是当事人找上门,她都不辞辛苦, 深入到家中进行调解,使矛盾得以消除。村5队王丽萍,丈 夫在外打工,上有婆婆下有两个小孩,生活并不宽裕,可王 丽萍却爱打麻将,不太照顾家务,婆婆看不惯,婆媳之间关 系越来越紧张,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张。吴主任知道后,她一 边做调解工作,一边教育王丽萍要奋发自强,搞好家庭生活。 在耐心的教育下,吴主任给她联系承包了村设施园区的一栋 温棚,手把手得教王丽萍温棚种植技术,当年在王丽萍的努 力下,一栋温室净收入4000多元,之后王丽萍又请求吴主 任拖关系多承包了一栋,一心就扑在家庭致富上。婆婆见儿 媳踏实劳动很是辛苦,不但主动料理家务照顾孙子,而且对 儿媳也变得体贴爱护,全家人其乐融融。婆婆逢人就讲“是吴 主任挽救了我们的家。” 吴永琴爱调解纠纷,除在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的基础 上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外,他更注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调 解方法。在调解纠纷过程中,讲亲情、讲友情、讲乡情。去 年春天,村8队张成之妻杨小红一次到田里干活,发现邻地 张大发家尽在与自家的分界块上栽了几十颗杨树。杨小红想 若等树长大了,树根乱窜,枝叶遮阴,自己的庄稼会受到影 响,一气之下将树苗全部拔掉。张大发的妻子得知后,忙给 在银川务工的丈夫打电话要和张成家拼个你死我活。吴永琴 得知后,心想万一张大发从银川回来找张成家闹事,后果不 堪设想。吴永琴径直到张大发家,一面问张大发的电话号码, 打电话让张大发安心在银川务工,这件事由她处理,保证有 满意的答复。一面详细了解事情的经过,当得知张大发家在 承包地里种树时,对他们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指出根据 政策法规,承包地内是不充许种树的,因此张大发家在承包 地的田境上种树是违法的。同时进一步说明张大发要以毁树 为由找张成家闹事也是法律所禁止的。杨小红毁坏树木应给 予一定赔偿,并对杨小红的鲁莽行为进行批评,要求其承 担赔偿责任。在吴永琴的耐心说服教育下,双方心悦达成调 解协议。张大发家念及亲邻关系收了 100元赔偿费。在吴主 任的努力下,避免了一起可能扩大的矛盾,现在两家关系如 初。 吴永琴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多年 来经她调解的事件不胜枚举,她以满腔热忱为群众排忧解 难,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赞誉。 为我村的和谐村庄建设作出了努力和贡献。 优秀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二 **,是一位退休 老人,同时也是**街道综治中心的一位专职调解员。成为专 职调解员的6年时间里,**消解纠纷551件,凡是经老刘之 手的纠纷事件,没有一个回头上诉,调解成功率达100%, 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调解”。 当专职调解员,**是全市第一人。尚未上任,三个子 女苦口劝说,调解是件苦差事,做不尽的琐事、难事和麻烦 事,“年纪大了,您老就别再掺和这些事了”。但是从1981 年开始便在司法部门干调解的**,却在XX年退休后的第二 天,就接受返聘。 在**街道,有本地人口 6.9万人,外来务工人员7万 余人,调解工作往往“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 纠纷都落到基层。**不遗余力地发挥所能,努力让“小事不出 村,大事不出镇”。 6年来,**骑着自行车,几乎跑遍了辖区的每个角落。 哪里有纠纷,哪里有案情,哪里需要法律咨询,他的身影就 会出现在哪里。**说:“看着大家皱着眉头来,带着微笑走, 心情总是特别舒坦。” 干了一辈子调解工作的**,为何乐意再当民间“和事 佬”?走进老刘调解室”,从他记得满满当当的6本工作手记 中,或许可以发现答案。这些工作手记里,记的是家长里短 的麻烦事,记的是街坊邻居的纠纷事,没有强者弱者的标记, 有的只是“明法重情”,有的只是**的“为民情怀”—— 一天清晨,龙湾滨海大道,一声巨响划破了清晨的宁 静。驾驶无牌摩托车的重庆务工者黄某,与汽车相撞身受重 伤,经抢救后诊断,可能会成为植物人。一家老小哭着嚷着, 找到了**。**心生怜悯,然而依照法律,黄某在车祸中得负 一定责任。花了两天时间,**慢慢安抚黄某家属情绪,详细 解说法律,终让他们接受了事实。随后,**开始替这一家子 一笔笔算赔偿费,伤残补偿金、精神抚慰金……经**调解, 黄某家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