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章水质与污水出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9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9.1 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9.1.1污水的类型和特征; 国家对水质的分析和检测制定有许多标准,其指标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大类。;9.1.2城市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9.1.2.1污水的物理性质及指标;一定量水样在105-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所得的重量。;悬浮物(续); ;9.1.2.2污水的化学性质和指标;(2)氮N、磷P; 污水中的硫酸盐用硫酸根表示。生活污水的硫酸盐主要来源于人类的排泄物;工业废水如洗矿、化工、制药、造纸和发酵等工业废水。 污水中的42-,在缺氧的条件下,由于硫酸盐还原菌、反硫化菌的作用,被脱硫、还原成H2S。 在排水管内,释出的H2S与管顶内壁附着的水珠接触,在噬硫细菌的作用下形成H24。 硫化物在污水中的存在形式有硫化氢、硫氢化物与硫化物。; 生活污水中的氯化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的排泄物。工业废水以及沿海城市采用海水作为冷却水时,都含有很高的氯化物。氯化物含量高时,对管道及设备有腐蚀作用;如果灌溉农田,会引起土壤板结。; ;2.有机物;(1)碳水化合物 污水中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主要成分是碳、氢、氧。 (2)蛋白质与尿素 主要成分是碳、氢、氧、氮。蛋白质与尿素是生活污水中氮的主要来源。 (3)脂肪和油类 脂肪和油类是乙醇或甘油与脂肪酸形成的化合物,主要成分时碳、氢、氧。油脂在污水中的存在的物理状态有5种:1、漂浮油,2、机械分散态油,3、乳化油,4、附着油,5、溶解油。1—4类油脂一般可用隔油、气浮或沉淀等物理方法去除,5类油主要可用生物法或气浮法去除。;(4)酚 炼油、石油化工、焦化、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等工业废水都含有酚。酚类是芳香烃的衍生物。属于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并对微生物有毒害或抑制作用。 (5)有机酸、碱 有机酸工业废水含有短链脂肪酸、甲酸、乙酸和乳酸。人造橡胶、合成树脂等工业废水含有有机碱。都属于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但对微生物有毒害或抑制作用。 (6)表面活性剂 生活污水与表面活性剂制造工业废水,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分为两类:1、烷基苯磺酸盐,属难生物降解有机物;2、烷基芳基磺酸盐,属于可生物降解有机物。;(7)有机农药 有机农药有两大类,即有机氯农药与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毒性大且难分解,会在自然界不断累积,造成二次污染,故我国于70 年代起,禁止生产与使用。现在普遍采用有机磷农药,属于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并对微生物有毒害于抑制作用。 (8)取代苯类化合物 主要来源于染料废水、炸药工业废水以及电器、塑料、制药、合成效果较等工业废水。都属于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并对微生物有毒害与抑制作用。;3.有机污染物指标;(1)生化需氧量; 由于有机物的生化过程延续时间很长,在20℃水温下,完成两阶段约需100d以上。而5d的生化需氧量约占总碳氧化需氧量的70%-80%;20d以后的生化需氧量20作为总生化需氧量,用符号表示。在工程实用上,20d时间太长,故用5d生化需氧量5作为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综合浓度指标。; 用强氧化剂(我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所消耗的氧量,即称为化学需氧量,用表示,一般简写为。 此外,也可用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但其氧化能力较重铬酸钾弱,测出的耗氧量也较低,故称为耗氧量,用或表示。; 上述分析可知,的数值大于20,两者的差值大致等于、难生物降解有机物量。差值越大,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生物处理法。 把5的比值称为可生化性指标,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处理。一般认为此比值大于0.3的污水,才适合采用生物处理;(3)总需氧量;9.1.2.3 污水的生物性质及指标; 大肠菌群数作为污水被粪便污染程度的卫生指标的 :;9.2 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9.2.1水体自净作用(以河流自净为例);1.污水排入河流的混合过程; 当持久性污染物随污水稳态排入河流后,经过混合过程到达充分混合段时,污染物浓度可由质量守恒原理得出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河断面达到充分混合后,污染物浓度受到纵向分散作用河污染物的自身的分解作用不断减少。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其变化过程可用下式描述:; 需氧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即发生生物化学分解作用,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在受污染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过程制约着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过程。在一维河流河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河流中的可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