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招聘与配置 一、理论模型 匹配应考虑的要素 岗位的特殊要求与能提供的报酬 一定的素质与工作的动力 岗位特征与个人特征的匹配度 人岗匹配的结果 外力作用 高薪引诱 技术手段 组织结构 雇佣关系 二、岗位任职资格的分析与评价 1.人员素质测评的逆向选择 “柠檬原理”在人员招聘工作(不进行人员素质测评)中的体现 2.全方位扫描测评模式 (1)测评要素: 德、智、能、绩 (2)测评要素的分解: 多维度、多层次 (3)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 (4)三个基本特征 指标的分离独立,指标的低相关性而设置的必要性 全方位扫描、完整、全面,无一遗漏 建立标准参照系 (5)两点主要缺陷 理论上,有悖于人的素质结构状态对环境刺激反映的客观规律 功能上,使用鉴别度偏低 4.系统共协反应测评模式 (2)系统共协反应原理 机理1:人的素质是一个多元素、多层次且相互联系的系统,人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是根据环境刺激的种类、强度等特征,其有关素质元素经过平衡协调整合后的反应,这种整合后的反应称之为“系统共协反应”。 (2)系统共协反应原理 机理2: 素质系统进行共协反应时有两种元素起作用。一种称为共协主感应元素,这是对应于环境刺激特定种类的素质;另一种称为共协关联感应元素,它表面上并不直接对应于环境刺激,但会影响主感应元素的反应效能。 (2)系统共协反应原理 机理3: 共协反应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共协促进、共协补偿、共协抑制。共协抑制是指关联感应元素抑制了主感应元素的效能发挥;共协补偿是指虽然主感应元素在反应环境刺激时显现不足,但关联感应元素与之共协后弥补了不足;共协促进则是指主感应元素本已足以反应环境刺激,而关联感应元素与之共协,进一步优化了素质系统的反应能级。 情境参数与系统共协反应 市场情境参数: 市场参数 技术参数 管理状况情境参数:硬管理参数 软管理参数 人际构态情境参数:人际关系参数 性格关系参数 相容关系参数 (3)系统共协反应测评模式的测评程序 情境参数设定 情境参数下素质标准体系设计 系统共协反应元素群的确定 素质群优劣状态确定 系统共协反应类型判断 素质综合测评 四、人员素质测评的伪装现象及其防范 2.应有的认识 认识1:素质测评十分重要和必要,如果不进行测评,最终会导致人员招聘的失败。 认识2:为了雇佣到高素质人员,以最大化招聘得益,应按人员素质高低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工资。 认识3:伪装现象不仅短期中存在,在长期中也可能存在且具有稳定性。企业应该重视伪装现象。 认识4:只要存在伪装的潜在威胁,就会影响招聘得益,所以要不断改进测评方法和手段,增加信度和效度。 认识5:伪装现象的严重程度或其潜在威胁对企业利益的损害程度常常取决于低素质人员的伪装成本。 3.防范对策 增大作假人员的伪装成本: 提高测评人员的识别能力和强化测评手段 加大对伪装人员的惩戒力度 要求应聘者提供尽可能多的证明其素质水平的个人资料 增加信息的透明度 拉开高素质人员与低素质人员的薪酬差距 降低人员提高其素质所花费的成本 五、人员素质水平一般显示信号 .学历 .经历 .财富 谢 谢! * * 工作岗位 要求 报酬 个人 知识、技能等 工作动力 人力资源后果 吸引力 工作业绩 出勤率 工龄 满意程度 其它目标 匹配 影响 1.人岗匹配模型 2.人力资源管理模型 工作岗位 要求 报酬 个人 知识、技能等 工作动力 人力资源后果 吸引力 工作业绩 出勤率 工龄 满意程度 其它目标 匹配 影响 人力资源活动 功能性活动: 招聘与选拔 配置与整合 保持与激励 调整与控制 培训与开发 辅助性活动: 规划与计划 岗位分析与评价 环境 3.招聘工作模型 应聘者 组织 博弈 征召(吸引) 筛选(测评) 雇佣(决策) Ⅱ 伪 负相关关系 Ⅲ 真 负相关关系 Ⅳ 伪 正相关关系 Ⅰ 真 正相关关系 胜任 不胜任 O 预测值 P C C′ 不雇佣 雇佣 P′ 实地观测值 雇佣分数线 4.雇佣决策模型 1.岗位任职资格的要素分析与设计(德、智、能、绩)2.岗位任职资格的标准参照系的建立 三、人员素质测评模式 素质指标 1 素质指标评价 1 素质指标 素质指标评价 2 素质指标 素质指标评价 3 各指 素质 状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doc VIP
- 三年级上册劳动人民版雏菊盆景迎重阳教学设计.docx VIP
- 沪教牛津版英语2024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清单(记忆版).pdf
- 2025年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低空空域风切变灾害预警与飞行安全协同控制体系研究.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汽车检测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力士乐样本1-液压泵和马达.pdf VIP
- 儿童,颜色,填涂画.docx VIP
-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pptx VIP
- 学堂在线 人工智能原理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