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重点中医药大学.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更多欢迎艾特 @大头单行 1 名词解释 1 斑疹:斑为 点大成片, 有触手之形, 无碍手之质, 压之不褪色; 疹为 小儿琐碎, 形如粟米,突于皮肤之上,抚之碍手,疹褪后常有皮屑脱落。 2 温病: 是感受温邪引 起的咦发热为主症,具有热像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 外感热病的总称。 3 温疫: 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可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大多来势迅猛, 病情危重,危害较一般温病更甚。 4 温毒 :是感受温毒病邪所引起的具有独特表现的一类温病,除具有一般温病的 基本临床表现外, 尚有局部的红肿热痛及溃烂, 或肌肤斑疹等特征, 多具有传染 性和流行性。 5 身热不扬 :初扪皮肤不觉发热,久扪始感体温升高。为湿温初起,邪在气分, 湿中蕴热,热为湿遏之征象。 6 辛开苦降(泄):寒温同施,苦辛并进,分解中焦湿热,调理脾胃功能。 7 轻法频下: 暑湿挟滞胶着肠腑, 故需再三缓下清化, 暑湿积滞方尽。 往往需经屡次缓下, 再次清利,伏邪殆尽,制剂宜轻,因势利导,不宜峻剂猛攻,即所谓“轻法频下” 。 8 神志昏蒙: 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属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多为痰热闭阻 心包所致。 9 昏聩不语: 神志不清,时清时昧,似清似昧,呼之能应,或似有谵语。多为湿 热病证湿热郁蒸于气分,病位重点在中焦脾胃,湿热酿痰,蒙蔽清窍所致。 10 秋燥: 指感受燥热病邪,初起邪在肺卫见证,兼见津液干燥证为特征,症见 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以及口鼻咽干燥等,发于秋季(立秋至小雪)一种 急性外感热病。 11 战汗: 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 漓的表现。为邪气留连气分,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之征象。 (预后:① 热退身凉,脉象平和——正能胜邪,病情向愈。②身热不退,烦躁不安——邪盛 正衰。③身热骤退,但冷汗淋漓,肢体厥泠,躁扰不卧或神情萎顿,脉急疾而微 弱——正不胜邪, 病邪内陷而阳气外脱。 ④全身战栗而无汗出——中气亏虚, 不 能托邪外达) 12 分消走泄(分消上下) :是温邪与痰湿相夹阻于三焦,三焦气机郁滞之证,治 疗宜用开上、畅中、渗下之法,以宣展三焦气机,利湿化痰,祛除上中下三焦之 病邪的治法。如温胆汤或杏仁、厚朴、茯苓等。 1 1 更多欢迎艾特 @大头单行 2 13 浊邪害清: 浊邪指湿热之邪,清:清窍。湿为阴邪,重浊粘腻,热为阳邪, 熏蒸向上,湿热相搏,热蒸湿动,势必蒙蔽于上,致使清阳之气被阻遏,必然出 现头昏重,耳聋,鼻塞,胸闷等清窍壅塞的症状。 14 日哺潮热: 热势于下午益甚。日晡,即申时,相当于下午 3~5 时。多为热结 肠腹,阳明腹实所致,湿热病亦可出现。 思考题 1 吴鞠通 叶天士 刘河间 王安道 薛生白等医家的主要著作思想? 医家 代表著作 学术成就 开专论温病之先河 吴又可 《温疫论》 立杂气致病学说 创疏利透达之法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 叶天士 《温热论》 阐明温病的病因病机 发展温病的诊断方法 薛生白 立湿热病专论 《湿热病篇》 丰富温病的理论及证治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