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拮抗药作用下.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2. 药理效应:引起的机体反应(结果) 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 兴奋 (Excitation):功能增强 抑制 (Inhibition):功能降低 二、治疗效果(疗效,therapeutic effect) 有利于改变病人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使机体恢复征程的结果。 1. 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 2. 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三、不良反应( adverse reactions) 指与治疗目的无关,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反应(副作用,side reaction) 治疗剂量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 ;2. 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Toxicity) 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机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LD50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 “三致”:致癌(carcinogenesis) 致畸胎 (teraogenesis) 致突变 (mutagenesis) If something is not a poison, it is not a drug. ;3.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停药后血药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一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苯巴比妥催眠 ? 次晨头晕、困倦 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持续数 4. 停药反应 (Withdrawal reaction) 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重,也称反跳 (Rebound reaction) 长期服用可乐定停药次日血压即急剧升高;5. 变态反应( Allergy,allergic reaction)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 仅见于少数特异质病人的一种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原有反应无关,反应的严重程度差异大,与剂量无关。 皮试 6.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 特异质病人对某种药物反应异常增高,反应性质与固有的药物作用基础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正比。原有 遗传性 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磺胺——溶血;第 二 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 Dose-effect Relationship;;4. 效价强度(potency) 引起等效反应(50%效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Efficacy与potency的不平行 slope;5. 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 ED50) 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 6.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 引起50%的实验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7.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指药物的LD50与ED50之比,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药物的TI越大相对较安全 LD1 / ED99 LD5 / ED95 8.半数中毒量(TD5):5%机体产生毒性反应剂量 安全范围 (Safety range): ED95和TD5之间的范围。 ;第 三 节 药物与受体 Interaction of Drug and Receptor;一、受体研究的由来 Ehrlich,抗寄生虫药毒性反应的特异性,in 1908,首次提出receptor(受体) drug/ligand(配体)+receptor——DR complex——action Langley,atropine和毛果芸香碱对猫唾液腺分泌的拮抗作用 Interaction of D-R: 占领学说(occupation theory): Clark- 1926,Gaddum-1937,Arens-1954(affinity,intrinsic activity) 速率学说(rate theory) 二态模型(two model theory);二、受体的概念和特征;受体的特征: ;三、 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四、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1. 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2. 非竞争性拮抗药 (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 Irreversible antagonist);二态模型(two model theory);五、受体类型 (receptor classes);(一)G 蛋白耦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二)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