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学说—李时珍.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 时 珍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山人。蕲州人,出身于世医之家,自幼习儒,14岁中秀才,后科考不第,致力于医药,曾任太医院院判。从嘉靖三十一年(1552)到万历六年(1578),历时27年,三易其稿,撰成《本草纲目》。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本草纲目》52卷(190多万字),记述药物1892种,药方11096多个,药图1109幅。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药学著作,该书集古代本草学之大成,分类科学、内容丰富,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中内容超越古人,也有诸多超越传统的创见,是明清医学创新的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主要成就 1.集明以前药物学之大成 以唐慎微的《证类本草》为蓝本,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374种系李时珍新增。补充了许多新的药物资料。主要成就 2.先进的药物分类 按“物以类聚、目随纲举”的原则将药物依自然属性归纳,即“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共file:///E:\文档下载\李时珍医学全书.pdf16file:///E:\文档下载\李时珍医学全书.pdf部为纲,各部之下又再分为若干类,其排列原则是“从微至巨”、“从贱至贵”,建立了古代先进的药物分类体系。主要成就 3、科学地论述药物知识 对药物的记述,涵盖了药物的名称、产地、品种、形态、炮制、性味、功效、主治等。尤其是发明一项,着重探讨药性疗效及用药要点,主要是李时珍本人对药物观察、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理论阐述和经验总结。书中对药物品种的考订,议论精详。主要成就 4、丰富的自然科学资料 反映了不少与医学,以及与药物的形态、生态环境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其中包括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遗传与相关变异现象等。 如,动物学,解开千古“螟蛉”之争。 我国古代诗经中有“螟蛉之子、蜾蠃负之”的说法,说有一种叫蜾蠃的小虫,只有雄的,没有雌的,只好把螟蛉衔回窝内抚养。后人根据这个典故,把收养义子称为螟蛉之子。南北朝时医学家陶弘景,不相信蜾蠃无子,决心亲自观察以辨真伪。他找到一窝蜾蠃,发现雌雄俱全。这些蜾蠃把螟蛉衔回窝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然后在其身上产卵。原来螟蛉不是义子,而是用作蜾蠃后代的食物。通过有针对性的观察,揭开了千年之谜。李时珍也“屡破其房”亲自观察,得出同样结论。《濒湖脉学》鉴于世传《脉决》中错误和缺漏繁多,李时珍便依其父李月池所著《四诊发明》及历史上其他多家脉论精华,编著成《濒湖脉学》。该书语言简明,论脉清澈,不但把临床复杂脉象总结归纳成基本的27种脉象,而且还把主要内容,即脉象、相类脉鉴别、脉象主病,皆以韵文歌括形式撰述,便宜诵记,因此上其书流传深广,历来受医家推崇。《奇经八脉考》一卷。李氏对前人有关奇经八脉的论述进行考证,对每条奇经的循行和主病等予以总结和说明,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学术理论总结发明药学理论阐发命门学说充实奇经八脉学说(一)总结发明药学理论1、方药基本理论 2、药物采集修治3、药物功能主治4、辨证用药法1、方药基本理论 七方十剂 四时用药药物七情升降浮沉七方,是方剂分类之一。首见于《内经》,即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不同的方剂。十剂,也是方剂分类的方法之一。始于北齐徐之才《药对》,指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剂。七 方奇方 ?〔王冰曰〕单方也。〔从正曰〕奇方有二:有独用一物之奇方,病在上而近者宜之。有药合阳数一、三、五、七、九之奇方,宜下不宜汗。〔完素曰〕假如小承气,奇之小方也;大承气、抵当汤,奇之大方也,所谓因其攻下而为之也。桂枝、麻黄,偶之小方也;葛根、青龙,偶之大方也,所谓因其发散而用之也。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反佐,即从治也。谓热在下而上有寒邪拒格,则寒药中入热药为佐,下隔之后,热气既散,寒性随发也;寒在下而上有浮火格拒,则热药中入寒药为佐,下隔之后,寒气既消,热性随发也;此寒因热用、热因寒用之妙也,温凉仿此 。十 剂 郁塞之病不升不降,传化失常,或郁久生病,或病久生郁,必药以宣布敷散之,如承流宣化之意,不独涌越为宣也 。朱丹溪:“六郁”李杲:“益气升阳” “风以胜湿”张子和:吐、下之法徐之才:“宣剂” 宣 剂 气郁——有余则用香附、抚芎之属以开之, 不足则用补中益气以运之; 火郁——微则用山桅、青黛以散之, 甚则以升阳解肌以发之; 湿郁——微则用苍术、白芷之属以燥之, 甚则用风药以胜之; 痰郁——微则用南星、橘皮之属以化之, 甚则用瓜蒂、黎芦之属以涌之; 血郁——微则用桃仁、红花以行之, 甚则或吐或利以逐之; 食郁——微则用山碴、神曲以消之, 甚则上涌下利以去之 。四时用药春—辛温——薄荷、荆芥——春升之气夏—辛热——香薷、生姜——夏浮之气秋—酸温——芍药、乌梅——秋降之气冬—苦寒——黄芩、知母——冬沉之气长夏—甘苦辛温——人参、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