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福建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
前提摘要 :
福建土楼是经特定历史地理环境的演进和发展, 既保持中原汉文化古风, 又长期与当地
土著交融磨合而形成的一种极具客家民系风格和山居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模式。 它以其特有
的景观美学价值、 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科学实用价值完美结合, 成为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
遗产,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 由于古代闽西山区复杂地理环境的隔绝机制和客家
移民一直恪守着祖宗留下的遗风, 使福建土楼至今得以大量保存而具有重要的人居环境学和
历史地理学研究价值。本文以福建土楼的建筑特色为出发点 ,分析土楼的特点及功能 ,进而探
讨其地域人文意义。
客家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形成的一支重要且又特殊的民系,以粤、闽、赣交界地区为中
心的客家核心地域, 形成于赵宋, 兴起于明清, 及至民国, 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
客家土楼民居建筑是客家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它集中反映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 客
家土楼民居主要分布于福建的西南部、 江西的南部和广东的东北部地区, 尤以闽西、 粤东北
多见;其形式有圆楼、方楼、围龙屋和五凤楼等,尤以圆楼和围龙屋最具特色。客家土楼风
格独特,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是“世界民居奇葩” ,在建筑学、历史学、风水
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福建土楼又称为“客家土楼” ,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部
的崇山峻岭中, 以永定、南靖两县居多。 据统计,福建永定现存各式各样大小土楼2万多座,
土楼一般高3至5层, 占地200平方米, 可居住数百人, 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民居建筑
群,故有“土楼王国之称” 。
一、福建土楼的起源及发展
福建土楼产生于唐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
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的客家生土楼,建筑历史长达一千年,现在最古老的土楼是
永定县湖雷乡下寨村的 ‘馥馨楼’。它建于唐大历四年 (公元769年),迄今已1200年。 ”
福建土楼的建造和发展过程, 自然跟闽西客家人的历史、 文化密切联系在一起。 客家先民原
自中原迁居南方,迁居南方后, 又再度迁移, 总计大迁移五次,其他零星的迁入或自各地以
服官或经商而迁至的, 那就不能悉计。 从闽西永定各姓居民的族谱中可知, 永定人绝大多数
是南宋、元、明三朝,特别是元末明初从“客家摇篮”宁化石壁村一带辗转迁徙,最后到永
定境内定居的。 早期到达闽西的客家先民, 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在这崇山峻岭与世隔绝的蛮
荒之地,伐木为栅,披茅结庐,作为遮阳避雨的栖身之地;披荆斩棘,开荒垦殖以求生存。
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开基创业, 闽西客家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开发出了足以安身的家园, 并
且就地取材,开始建筑简陋而相对牢固的住房 ——— 堡或寨。 “堡”大多选择在易守难攻、
便于进退的地点建造, 有的干脆占据一个山头, 以加强防御能力。 土堡的主要功能是武装抵
御与保安, 作为居处建筑, 它只是一地一族或几个家族固定的躲避武力侵扰的临时居所, 其
格局为全封闭的军事城堡。古时,寨即砦,是军事防御建筑。有关寨的记录, 《永定郑氏族
谱》中“桂芳公自述”记载, “元世祖十年(1273) ,, 本乡起义士兵约七百余人,在
龙安寨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