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因此,基体对复合材料的耐损伤和抗破坏、使用温度极限以及耐环境性能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基体与增强体的这种协同作用,才赋予复合材料良好的强度、刚度和韧性等。 在结构复合材料中,增强体主要用来承受载荷。因此在设计复合材料时,通常所选择的增强体的弹性模量应比基体高。以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为例,外载作用下,当基体与增强体应变量相同时,基体与增强体所受载荷比等于两者的弹性模量比,弹性模量高的纤维就可承受高的应力。此外,增强体的大小、表面状态、体积分数及其在基体中的分布等,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 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界面特性决定着基体与复合材料之间结合力的大小。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结合力的大小应适中,其强度只要足以传递应力即可。结合力过大,又易使复合材料失去韧性;结合力过小,增强体和基体间的界面在外载作用下易发生开裂。 因此需根据基体和增强体的性质,来控制界面的状态,以获得适宜的界面结合力。此外,基体与增强体之间还应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即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 10.2.3 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征 1. 物理性能特点 复合材料具有各种需要的优异的物理性能:如低密度(增强体的密度一般较低)、膨胀系数小(甚至可达到零膨胀)、导热导电性好、阻尼性好等。因此,在选择增强体和基体组分材料时,尽可能降低材料的密度和膨胀系数,这是结构用复合材料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密度的降低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而通过调整增强体的数量和在基体中的排列方式,可有效降低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甚至在一定条件使其为零,这对于保持在诸如交变温度作用等极端环境下工作的构件的尺寸稳定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尽管加入的增强体大都为非金属材料,但仍可保持良好的导电和导热特性,这对扩展其应用范围非常有利。 2. 力学性能特点 工程常用的复合材料,与其相应的基体材料相比较,其主要有如下的力学性能特点。 ① 比强度、比模量高:这主要是由于增强体一般为高强度、高模量而相对密度小的材料,从而大大增加了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强度/密度)和比模量(弹性模量/密度)。如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比强度是钢的7 倍,比模量则比钢大3 倍。材料的比强度和比模量是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高的比强度、比模量可使结构质量大幅度减小。低结构质量意味着军用飞机可增加弹载、提高航速、改善机动特性、延长巡航时间,而民用飞机则可多载燃油、提高客载。 ② 抗疲劳性能好:疲劳是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因裂纹的形成和扩展而产生的低应力破坏。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存在着许多的纤维-树脂界面,这些界面能阻止裂纹进一步扩展,从而推迟疲劳破坏的产生,因此其疲劳抗力高;对脆性的陶瓷基复合材料这种效果还会大大提高其韧性,是陶瓷韧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大多数金属材料的疲劳强度是抗拉强度的40%~50%,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达70%~80%,这是因为裂纹扩展机理不同所致。 ③化学稳定性好:能耐酸碱腐蚀。还具有一些特殊性能,如隔热性、烧蚀性、特殊的电、磁性能等。 ④ 减振能力强:当结构所受外力的频率与结构的自振频率相同时,将产生共振,容易造成灾难性事故。而结构的自振频率不仅与结构本身的形状有关,还与材料比模量的平方根成正比,因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自振频率较高,可以避免共振。此外,纤维与基体的界面具有吸振能力,具有很高的阻尼作用。 ⑤ 断裂安全性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截面上分布着相互隔离的细纤维,当其受力发生过载时,其中部分纤维会发生断裂,但随即进行应力的重新分配,由未断纤维将载荷承担起来,不致造成构件在瞬间完全丧失承载能力而发生脆断,因此复合材料的工作安全性高。 3. 工艺性能特点 复合材料的成形及加工工艺因材料种类不同而各有差别,但一般来说相对于其所用的基体材料而言,成形加工工艺并不复杂。例如,以长纤维增强的树脂基、金属基、陶瓷基复合材料可整体成形,如此可大大减少结构件中的装配零件数量,进而提高构件的质量和使用可靠性。再如,短纤维或颗粒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可采用传统的金属工艺进行制备和二次加工,因而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增强了这类复合材料的适应能力。 10.2.4 复合材料的复合机理 目前,复合理论正处在研究和完善之中。主要包括两种复合理论—粒子增强型复合材料的复合机理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复合机理。 1. 粒子增强复合机制 根据增强颗粒的尺寸大小,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可细分为弥散增强复合材料和真正颗粒(或称纯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两类。前者通常指在金属或合金中加入一定数量的惰性硬质粉末并使之弥散分布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后者则指以微米级颗粒增强的金属、树脂或陶瓷等。 (1) 弥散增强机制:该类复合材料的复合强化机理是基体是承受载荷的主体。细小弥散颗粒随温度的升高可保持其原有尺寸。同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家长会课件.pptx VIP
- 公考行测—考前“抢分手册”.pdf VIP
- 柴油车维修技术培训课件.ppt VIP
- 英文学术写作实战(北大)大学MOOC慕课 客观题答案.pdf VIP
- 五年级上家长会课件语文.pptx VIP
- GB 50870-2013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docx VIP
- xx在全区严厉打击炸毒电鱼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doc VIP
- 十年高考真题(2014-2023)分项汇编 物理 专题37 电场能的性质 含解析.docx VIP
- (高清版)B 15629.1104-2006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2.4GHz频段更高数据速率扩展规范.pdf VIP
- 2024年度xx市xx区xx镇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项目(国债)初步设计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