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资料
马铃薯在中国传播的过程
?(2014-08-29 17:12:49)
?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原产于南美,后经西班牙、葡萄牙传入意大利和欧洲,再传入亚洲各国。
在中国,由于受到技术及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马铃薯的传入和传播扩散过程曲折。但由于其具有营养均衡丰富、易于种植等特性,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逐步成熟,马铃薯在中国得到广泛栽培,中国也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马铃薯的传入与传播一方面起到救荒济民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我国农作物的结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创造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马铃薯的起源、进化与传入中国
???(一)马铃薯的起源与进化
??马铃薯属于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全世界共有8个栽培种和150多个野生种,它的起源中心一是南美洲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安第斯山区及乌拉圭等地;另一起源中心是中美洲及墨西哥,那里主要分布野生种。[1](p340)今天在我国作为粮食作物和蔬菜生产的是马铃薯的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 L.),它起源于南美洲峡谷绵延的安第斯山中部区域。
???马铃薯的野生种早在14000年以前就在安第斯山区遍布,但其由野生逐渐向栽培植物进化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000年~2000年,[2]最终马铃薯离开安第斯山区来到欧洲,通过变异、杂交、选择、进化成为在长日照条件下也能结薯的栽培品种,这一过程大约发生在16世纪中叶至18世纪。通过染色体倍性研究可以知道,目前全世界除南美洲以外的栽培马铃薯都是欧洲马铃薯的后代。[3]
关于马铃薯的进化过程,谷茂等人结合M.T.Jackson,J.G.Hawkes,P.R.Rowe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秘鲁马铃薯原产地的调查研究认为:马铃薯栽培种是在人类干预下由野生种进化而来的,在进化的过程中,马铃薯栽培种保持了祖先的远系繁殖、自交不亲和或近交衰退的习性。遗传基因的高度杂合是推动马铃薯栽培种进化的内在动力,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其进化的外在必要条件。马铃薯栽培种的无性繁殖保持了其异质性和杂种优势。因无性繁殖而导致的病害积累和危害问题在冷凉的生态条件下减缓。[4]
在中国, 马铃薯的近交衰退、无性繁殖病害积累等进化特点,在实际传播过程中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事实上,也正是这样的进化特点使得马铃薯早期在中国的传播路径疑窦重重,引起学者们的多方争论。
???(二)马铃薯传入中国的时间与路径
??(1)传入中国的时间
关于马铃薯传入中国大陆的具体时间至今仍有争论。以翟乾祥先生为代表的观点认为马铃薯的引入是在明万历年间(1573~1619),[5-7]以谷茂先生为代表的观点则认为马铃薯最早引种于18世纪。前者的判断分析主要依据以下史料记载:《长安客话》(约1600~1610)卷2“皇都杂记”称:“土豆绝似吴中落花生及香芋,亦似芋,而此差松甘”;徐光启《农政全书》(1628):“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畿辅通志》(1682):“土芋一名土豆,蒸食之味如番薯”;《松溪县志·物产》(1700)卷6:“马铃薯,菜依树生,掘取之,形有大、小,果如铃,子色黑而圆,味甘苦”;《天津府志》(1739)卷5《物产》:“芋,又一种小者,名香芋,俗名土豆”;《正定府志》(1762)中有“土芋,通志俗呼土豆,味甘略带土气息”等等。而后者观点的形成则主要依据对马铃薯的栽培进化过程的分析和对史料记载中马铃薯别名的考证。[8-9]
?学者们争论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两点:其一,各史料中的“土豆”是否就是今天的土豆(即马铃薯)?其二,香芋、黄独、土芋与马铃薯的关系究竟如何?事实上,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著者知识结构的不同,仅仅凭借史料记载来对马铃薯的确凿传入时间、传入路径进行考证有诸多困难,以下笔者从生物学、栽培学的角度对以上涉及的几种植物加以考证,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史料记载。
香芋、黄独、土芋与马铃薯的共同特点是:块茎或块根都呈球形,大小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