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音乐史.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 这个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 ①传统音乐随社会变化而有相应调整,以求自身保存,主导地位下降。 ②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西方文化的影响, 新文化的出现, 产生了新音乐, 不断发展, 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③社会政治变化, 对音乐影响深刻, 有过各种政权下不同政治色彩的音乐文化同时共存, 呈现了复杂、多元的特点。 清末以来随西方音乐传入逐步建立的不同此前传统音乐的近代新音乐,其发展大致经历 了四个阶段: ①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阶段, 由 1898 年康梁上书开办新式学堂, 至 1919 年 “五四” 前。新音乐文化获得坚实基础,出现一批普通音乐的教育家。 ②“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二十年代末。发展迅速,新型音乐教育机构建立,为专 业音乐发展奠定基础,出现一批专业音乐家。 ③三十年代,国立音专的专业音乐创作和演出,全国性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贯穿这个时 期。大多是声乐作品,器乐较少。造就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出现《黄河大合唱》具划时代 意义的作品。 ④四十年代,中国处于沦陷区、国统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三种政权并存局面,音乐文化 发展呈现不同色彩。仍以声乐作品为主,器乐创作明显提高。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创 作里程碑式作品。 传统音乐的发展 戏曲 京剧等较大剧种已经定型。一些优秀京剧艺术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原来 艺术形式大胆改革,扩大了京剧的表现力。 梅兰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和革新的古装新戏《洛神》 、《天女散花》;对传统剧目《宇宙 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进行新的加工创造;编演爱国戏《抗金兵》 。对旦角艺术进行 改革,创立融青衣、花旦、刀马旦为一体的“花衫” ,雍容华贵、凝重流畅的唱腔,形成独特 风格的 “梅派”。另外, 伴奏加进二胡、 月琴, 一些新戏中采用新的配乐手法。 三十年代赴美、 苏,赢得国际声誉。 周信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新编历史剧,编演《四进士》等。发扬“海派”改革创新 精神,强调唱腔与语言的结合, ,形成质朴刚健、铿锵顿挫、富于激情的“麒派” 程砚秋,编演《荒山泪》 、《窦娥冤》等,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广泛学习其它剧种和西 方音乐,创造委婉幽咽而又刚劲的“程派” 。 还出现了富连成班( 1904 年,叶春善筹组,在北京)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1930 年成立 于北京)、昆曲传习所( 1920 年,穆藕初创办,在苏州) 锡剧、沪剧、扬剧、淮剧、楚剧、黄梅戏以及评剧、越剧等地方小戏迅速发展提高。 评剧由河北“对口莲花落”于东北“蹦蹦”合流而成。农民剧作家成兆才创作了近百个 剧目, 《杨三姐告状》轰动一时。著名女演员花莲舫、李金顺、白玉霜做了很多改革创造,白 将评剧带到上海,扩大了影响,一跃成为全国性大剧种。 越剧,二十世纪初由浙江嵊 sheng 县多种民间音乐发展而成,初为男演员组成的“的— 班”,进入上海后,吸收其它艺术表演经验,改革原有形式,改称“绍兴文戏” ,后女班盛行, 又称“女子文戏” 。女班“四季春班”影响最大,有袁雪芬、傅全香等。袁进行了多方面的改 革,改编演出《祥林嫂》 ,反响强烈。 说唱 以老曲种不断成熟、新曲种不断产生为发展特征。 京韵大鼓清末民初已有刘、 张、白三个流派, 三十年代白凤鸣创立苍凉悲壮的 “少白派”, 骆玉笙创立抒情宽厚的“骆派” 。 山东大鼓进入城市后,吸收吸取、小曲唱腔,有了新的面貌。三十年代为“四大玉”昌 盛时期,谢大玉在京津沪演唱多年,录制不少唱片,扩大了山东大鼓的影响。 河南坠子民国初年传入北京,继而传到津沪等地,遍及全国。形成乔清秀的“乔派”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