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有本土优势吗.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企业有“本土优势”吗? (许德音,《经济观察报》,2002 年6 月24 日,第C4 页)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问题日益引起 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一个比较流行的、同时也是企业界领 导人经常喜欢引用的概念,是中国企业拥有所谓 “本土优势”。 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本土优势,似乎从来没有人能够清晰地 加以阐述。 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举办的一个论坛上,主持人张维迎教 授就提出过这一问题。当时在座的五位嘉宾,包括北京首创的 刘晓光、希望集团的刘永行、爱立信的张醒生、亚信的丁健及 海航的陈峰,都只是笼统地表达了乐观。其中 刘晓光把首创 的 “本土优势”定义为与政府的良好关系与政策支持;刘永行 虽然强调希望集团在与外资(如正大集团)竞争中已建立起的 竞争优势,但同时又从言语中流露出希望政府对农民有更多的 补贴。换言之,这两家分属国有和民营背景的企业都或多或少 地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 应该承认,在国际竞争中政府的支持确实从来都是地方企 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来源。但问题是,这种优势是不可依赖 的。为了加入WTO,中国政府已经对外资做出了各种承诺, 并迟早要让外企享受国民待遇,而外资企业也必然会力争获得 这种待遇。当时在场的丁健一再说明亚信是 “本土企业”,就 连张醒生也强调爱立信在华经营多年,已经是一家 “中国企业” 了。另一方面,对政府来说,它也很难对一家效率低下的本土 企业长期扶持,而对一家在中国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税收的 外企另眼相看。所以说,本土企业试图依靠政府关系与外资对 抗可能是错误的选择。 什么是本土优势? 那么究竟什么是 “本土优势”呢?迄今为止,国际管理学 界对这一问题并无明确的回答。 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曾提出著名的 “国际竞争优势” 的概念,总部设在瑞士洛桑的世界经济论坛也每年都发布我们 熟悉的 “国家竞争力排名”。但是,大多数人都未能准确理解 这两个意义相近的概念的真正含义。“国家竞争优势”并不是 指一个国家的本土企业针对境内或境外的外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而是指这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给所有在境内经营的企业,包括本 土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带来的优势。换句话说,国家竞争优势 并不等同于本土优势,因为外企也能享受到国家竞争优势。譬 如,国家竞争力排名中的一些主要指标是政策的公开性、政府 的功能、金融体系、硬件设施、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劳动力 市场、法制的完善等,这些本来就是一国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 如果指望政府的政策向本土企业倾斜,那本身就会影响公开性 和法制上的得分,进而削弱国家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尽管管理学界没有指明什么是本土优势,却对 外企所面对的 “非本土劣势”有所阐述。史蒂夫 ·海默早在1 960 年就提出跨国公司在投资对象国会被迫付出一些特殊的成 本,这也就是后来管理学者所称的 “异国负担”。跨国公司要 同本土企业竞争,就必须利用公司自身的竞争优势(如技术力 量、管理程序等),并把这种优势输送到国外的子公司中去; 另一方面,也必须让子公司利用当地的优势,向本土企业学习 和靠拢,以克服这种 “异国负担”。管理学界对于前者,即什 么样的竞争优势可以输送到子公司,已经做出了大量的研究 而对于后者,即向本土企业学习什么,则很少涉及。 发生这种现象可能有两种原因。第一,在国际竞争中,本 土企业并没有什么 “本土优势”,所以跨国公司无从模仿。这 显然是不合常理的。其次,更有可能的是,确实存在着 “本土 优势”这个东西,但跨国公司却难以获得或学到,所以只能把 战略重心放在了传输自身的优势上。如果情况是后者的话,那 么中国企业就和世界上大多数地区市场内的本土企业一样,相 对于外资企业有着一种天然优势,关键是如何发现和利用这些 优势。 发现 “本土优势” 必须指出的是,本土企业并不理所当然地具有本土优势。 至今为止,我们得到的证据都是间接的。除了前面提到的跨国 公司的 “异国负担”之外,还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合资企业与外 企相比,也拥有相对的优势。这个方面中国的例子最具特点。 这些相对优势可以表现在交易成本(例如搜寻和建立销售渠道 的费用)的减少,也可以表现在企业 “合法性”的提高(例如 不易成为民族情绪宣泄的对象)等等。但是,合资企业拥有的 “本土优势”,是不是本土企业一定也有呢?或者本土企业 即使拥有这些优势,在缺乏外资伙伴的情况下是否能够 “释放” 这些优势?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不一定都是肯定的。 这里并非要说明哪些是中国企业的本土优势。这项任务看 似简单,实则艰巨。

文档评论(0)

107****09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