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历史高考适应性考试.pdf

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历史高考适应性考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嘴山市三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适应 性考试历史试题 出题: 审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 1. 何尊是西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的铭文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邑,即“宅 兹中国“(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与《尚书》中的 《洛诰》、 《召诰》等文献记载可相互印证。据此可知 A.中国人的世界观已形成 B.西周初年的疆域东至洛邑 C. “中国”称谓的历史起源 D. 古与文献必须互为印证 2. 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要向尚书省汇报;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要向当道节 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3. 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 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 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 4. 从夏朝开始,中国古代政治就形成“一姓王朝,也就是君位由异姓接替即表示朝代的 变更,如隋、宋王朝的建立和汉、唐王朝的灭亡。中国古代政政治的这一特点 A.体现了政治体制的不断创新B.是封建王权专制的必然结果 C.说明中国古代政局长期动荡D,是传统宗法观念影响的表现 5. 西汉至魏晋时期,门下省内多杂用阉人,负责“执虎子(尿壶)唾壶等,做的事情非 常不堪,民间讽刺侍从出身的人往往称之为 “持虎子者”,但在官场中却备受重视。这种现 象反映了 A.中央集权扭曲了官场风气 B.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 C. 士人道德沦丧的时代风气 D.忠君爱国思想的体现 6. 学者吕文郁认为,西周主要是“天子建国的时代;春秋前、中期,主要是“诸侯立家 的时代;春秋后期,主要是卿大夫分封陪臣的时代。所谓周天子在“天下”分封诸侯,诸 侯在邦国之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则在采邑内分封陪臣的“三级分封制”在周代任何一个 时期都不存在。该学者意在强调 A. 周代的分封制具有一定阶段性特征 B. 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遭受极大冲击 C. 分封制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D. 传统的政治统治具有相对的合法性 7. 明末清初大儒吕留良(1629-1683)在阐发《春秋》大义时特别强调“华夷之分大于君 臣之伦” “人与狄夷无君臣之分”的思想。下面对材料主旨解读最合理的是 A.其主要目的是批判君主专制 B.其思想是对清朝统治合法性的质疑 C.其思想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D. “华夷之分是狭隘民族主义的体现 8. 刘建军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认为,中国古代天子传子,宰相传贤,权在官 中。能在府中。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并不失完美,但“官府分离制”最终被“官府 合一制”所替代,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A.中央集权趋势不断加强 B.中枢机构行政效率相对下降 C.政治开明程度日益降低 D.对皇权的限制监督逐渐细化 9. 明万历中后期,皇帝长期怠政,内阁缺员也不及时补缺,此时的内阁已经“无可为之事”, 有抱负的内阁成员以乞休的方式保其志节,然而对此皇帝也 “不允所辞。这反映了明代内 阁 A.对皇权具有依附性 B.辅佐功能无法发挥 C.权力大小极不稳定 D.较少参与政治决策 10. 汉朝时廷议是皇帝临时召集的,人员和时间不固定,决定的事情仅供皇帝参 。唐朝 宰相在政事堂议决政事。宋朝宰相以外还有执政,就是副宰相,这个人数比唐朝要多。宋 朝是由宰相和执政议决大政。这表明唐宋时期 A.中央官员职责分工更加明确 B.宰相权势和地位持续下降 C.决策群体扩大和决策制度化 D.政治决策的效率不断提高 11. 元朝设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以总理全国政务,实际长官为左右丞相各一人,或 仅置右丞相,总领省事,统领百司。这一政策措施有助于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B.防止丞相专权 C.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缓解中枢权力机构内部的对立 12. 朱熹在《四书

文档评论(0)

chinae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