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 守 爱 的 承 诺
1961年的11月15日,是我和陈玉美结婚的日子。当时没有婚纱,更没有戒指之类的信物相赠,我只把恋爱时常说的一句话送给她:“我会给你幸福,爱你一辈子。”
那时的陈玉美刚满18岁,是我中学时的同学,美丽又单纯,十分好哄。仅凭这句并非豪言壮语的话,我便在众多追求者中胜出,和她携手幸福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而且在风风雨雨的清贫岁月中相依相守50多年。我们都小心翼翼地把当初的那句“我爱你一辈子”的誓言珍藏心中,用热血和体温熔铸成一生不变的承诺。
结婚时我们都是民办教师,不久各自脱离自己的家庭,一起来到我的家乡七星生产大队,齐心协力地办起了“夫妻小学”。刚开始,学校五六十名学生,四个年级,仅有我们两个老师,教过书的人都会知道那是个怎样的忙。后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老师也增加了几个,但教学和建校劳动依然繁重。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生育力却十分高涨的年代,陈玉美也不甘示弱,十年间再接再厉生育了四个儿子,靠工分过日子的我们已经不能再用“清贫”一词来形容了。更大的麻烦是生孩子影响教学,六个老师六个班级,没办法请产假,陈玉美的月子大多是在课堂上坐的。那时没有“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但她却感动着广大学生和家长,也深深地感动着我。在她看来,工作的累和生活的苦并不等于不幸福,因为她知道我这个丈夫想办好这所学校有多难。她的付出是对我工作上的支持。我们的情爱已经和对工作的热爱紧紧结合在一起,并因此铸就了当地群众中很不错的口碑。
七十年代以后我调东桥中学任教,在后来的二十多年间,她带着四个孩子和一个沉重的家庭负担,辗转搬迁了几个学校,最后在东桥小学才稳定下来。这时候我们人到中年,面临着人生中最艰难的考验,孩子们渐渐大了,有的读中学,有的读大学,有的要结婚,还要在镇上建一套自己的私房。这时的陈玉美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年年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天天是披星出门戴月归,教学任务十分繁重,许多家务事也给她添乱。为了减轻她的压力,我毅然放弃了到武汉签约合同制作家的机会,没日没夜地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奔忙着。1983年,也许因为操劳过度我曾经大病一场,陈玉美看着我瘦骨嶙峋似乎不久于人世的样子,偷偷地哭了。她把四个孩子和侄女叫到一起,和我照了一张合影相,作为对我永垂不朽的思念。
结束了38年的教学生涯,我们带着一些地、市级先进教师的荣誉证书退休了,儿子们也各自成家立业了,生活过得幸福又清闲。前年我七十岁生日,儿子们把我们请到台上,要我发表“七十感言”,我在谈了对人生的许多感悟之后,拉着老伴的手对她说:“别人老夫妻的生日庆典,丈夫都会给妻子送一枚戒指以表爱心,这些你都不要,我也不作那个秀,但我要把珍藏了五十年的一件宝贝送给你,它比钻戒更有价值,你知道是什么吗?”
老伴扭了扭,不好意思地说:“是结婚时你说的一句话:‘我给你幸福,爱你一辈子’。”话音刚落,赢来台下一片掌声。
是的,这句五十年前的庄严承诺,我们用行动兑现了五十年,现在翻出来依然新鲜,令人陶醉,并且变成了我们晚年生活的坚强支柱。人老了,许多富贵病不断来骚扰,老伴就按电视上和老年杂志上的说法进行研究,她把研究成果全部用在我身上,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还逼着我和她一起晨练、晚练。有朋友侃我:“陈老师长得挤公交车没人让座了。”我也就骄傲地跟他们吹:“有老伴在身边,我是被迫锻炼,被迫健康。”
老伴跟了我一辈子,也吃苦受累了一辈子,我一定要让她晚年过得幸福开心些。只要我在家,做饭洗衣服的女人活我都帮她干,因此许多婆婆妈妈们一致推选我当“模范丈夫”,虽然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这不算一个光荣称号,但它却证明了我仍然在兑现着五十年前的承诺。为了这句诺言,我曾利用到北京开诗会的机会带她游览了首都的名胜古迹,后来又旅游了上海南京苏杭及广州深圳,港澳回归以后,我们又到那个资本主义世界逛了一圈儿。2011年11月15日,是我们的“金婚”纪念日,我们又携手飞抵台湾,实现了人生中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旅行。回来后激情难平,写了一篇散文《金婚旅台补“蜜月”》,以记此行。
我们的夕阳虽已“近黄昏”,但因为有那句庄严的承诺会更加美好,光辉灿烂。
2012年2月16日
作者简介
陈士秀,男,钟祥市东桥镇人,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曾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60多篇(首),著有散文集《夏日风》。
电话 住址:湖北钟祥市安陆府西路杨家台西三巷16号对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