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复习柳永词两首.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杨柳”的意象。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描写得最多,最优美动人情意绵绵的一个意象。古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杨柳,并经常用折柳表示送别之情,为什么呢?因为“柳”与“留”读音相近,所以折柳可以表示“留恋”之意。 “晓风残月”也是最能触动人的感情的事物。秋日的风是凉的,秋天早晨的风更凉,另外古人出行多在黎明时分登程,送别也在这一时刻,“晓风”意味着离;月光是清冷的,残月的光更加清冷,而早晨的残月就显得特别凄凉,另外“圆月”是团聚的象征,“残月”含别离之意。所以“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这样,作者就通过写景,点染(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 知识回顾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1.? 分析文意,准确理解主旨 2.? 朗读诗词,把握感情基调 3.? 知人论事,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4.? 表达技巧,注意诗词的艺术方法 古诗词鉴赏注意事项: 本单元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背诵。 2、把握词的思想内容。 ①抓统领句、总结句、过渡句 ②捕捉关键词语(表现特征、流露情感的形 容词) ③赏析关键句(名句) ④知人论世 3、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风格比较 豪放派 婉约派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知人论世 柳三变、柳屯田、柳七郎、 “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奉旨填词”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 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言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足见其靡盛,而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其词中名篇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 柳永在宋真宗天禧元年时从千里之外的武夷山下赴京城赶考,然而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这次科考自己却名落孙山。年轻柳永此时抱定“既然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信条,因此他并不在乎一次的失利。他淡然一笑,只在词中说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来日方长,有时可待。谁知等了六年,已到了仁宗年间,朝廷又开科考,柳永重整旗鼓,再次赴考,不想又是榜上无名。柳永终于失去了耐心,一阵牢骚直冲胸臆。于是,他提笔濡墨,写了一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大发 牢骚的 柳永只 图一 时痛快,做 梦都没有 想到就是这首《鹤冲天》引发 的“ 艳词门”,铸就了他一生的辛酸。 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传到了宋仁宗赵祯的手中。仁宗反复看了几遍,越看越不是滋味 ,越 看越 恼 火 。特别是那句“ 忍把浮 名,换了浅斟低唱”,使宋仁 宗如芒在背。三年后,不甘心的柳永又一次参 加科考,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 宋仁宗 朱笔圈点放 榜。谁知当 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 到“柳永” 二字 时,不 禁 龙 颜 大怒,提起朱笔在柳永的试卷上批道:“且去浅 斟低 唱,何要浮名?” “艳词 门”终 于酿 造 出 柳永 用一生来吞食的苦果。 宋仁宗容不得柳永的牢 骚 和张 狂,本来意欲走向 庙堂 之高 的柳 永 ,不 得不掉头 转向民间。用泪水擦拭灵魂,以笔 墨 荡 涤 世俗 。 重回到民间,生活在 底层,成了柳永唯一的选择。于是朝 廷少了一个 艳词的高手,百姓多了一 个自 己的词人,歌女有了一个体己的情 人。 风华正茂的柳永以风流倜傥的形象站立在百姓生活的第一线。与京城的权贵潇洒揖别,潜身聚心融入市井繁华,才 子风 度重 新找 回,少年情怀依旧浪漫。出入花街柳巷,沉缅秦楼楚馆,落泊文人成了 知己,烟花女子成了体己,民间创作成了主流,卖词为生成了职业 。然而,谁也没 想 到,歌舞场的辛酸和旅途的风雨却成就了柳永的不朽和 宋词的辉煌,奠基了他独树一帜的悲壮人生。这是柳 永 的大幸,更是中国文学的大幸! 望 海 潮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要拜谒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就写了此词进献。在词中,极力赞美杭州自然环境的秀美,城市经济的繁荣。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

文档评论(0)

xiang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