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孩子该怎样表达“愤怒”和“攻击性”
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孩子们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社会化的能力,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随着进入群体生活,孩子们的人际问题也开始出现:今天谁抢了书,明天谁脑袋上撞了个包,后天又是谁脸上被抓了道印子……更令人担忧的是,大点儿的孩子开始拿着小棍子到处挥打,开始不听话,动辄哇哇大哭,要不就会出现些破坏性行为,撕东西,跺脚乃至打人咬人,要是在公众场合,面对这么大发脾气的孩子,大人们多少还是会有些压力,脸上有点挂不住,有时候难免就会给孩子一顿饱揍,可这样也不是办法,怎么办呢?
一、了解攻击性的来源及性质
儿童精神分析家温尼科特认为:攻击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对挫折的直接或间接反映。另一个则是个人活力的两大来源之一。
尽管攻击性并不只是愤怒,但我们所关注的攻击性,往往是在孩子表达愤怒的时候。有时候,攻击性本身会直接地表现出来,男孩子开始舞枪弄棒,假装黑猫警长消灭“坏蛋”,女孩子开始尖叫抓咬。可爱的宝贝变得不听话了,脸蛋憋得通红,有时候还会恶狠狠地咬住妈妈的胳膊,咬得牙根直痒痒,有时候会把我们的妈妈吓到,以为孩子多么恨自己呢,或者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就需要试着猜测一下孩子的内心感受,孩子的攻击性对象通常先是自己最爱的人,这也就是说孩子通常先开始咬妈妈的乳头,开始对妈妈发脾气,在家里人面前非常霸道。怪不得常言说“窝里横”。若是这样,妈妈倒是可以先松一口气,因为那表示孩子跟你建立了爱的关系。孩子们自己也很困惑为什么他们一边爱妈妈一边又想吃掉她,一边恨爸爸一边又很爱他。我们大人们当然懂得爱恨交织的道理,因此我们也能明白,正是通过爱和恨的不同尝试,孩子们才能慢慢将不同情绪和感觉整合起来,发展出复杂的成熟的情感系统。
当然,妈妈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毕竟这种攻击性可能会带来问题,因此它需要大人们耐心地给予恰当的引导,既不强行压制也不过度迁就。我们不想让孩子受欺负,同样地,我们也不想让孩子成为欺负他人的小恶霸。大人需要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认识,那就是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往往并不等于我们所理解的“欺负”,更多的情况是孩子们的兴奋水平过高,不会控制,由于言语能力较低,过多的兴奋就难免会用肢体来表达,有时候孩子们之间的推打类似于成人间兴奋地拍肩膀打招呼,兴奋水平高的孩子可能一不小心就拍重了。先别忙着给孩子贴个“坏孩子”或者“受欺负”的标签,这个标签所带来的负面心理暗示,对孩子的伤害远远大于打闹留下的伤疤。
二、过度压抑可能是更大的问题
在目前的独生子女现状下,我们的孩子有个普遍的问题:缺乏玩伴,缺乏兄弟姐妹这些人际关系所带来的丰富经验。温尼科特指出,独生子女尤其缺乏恨的经验。当小弟弟或小妹妹出生时孩子感到嫉妒,痛恨,逐渐接受兄弟姐妹存在,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们感到了由恨到爱的转变和整合。而没有同胞竞争经验的独生子女则失去了珍贵的机会学习表达恨意和愤怒,并体会到由攻击带来的歉疚感。
独生子女们往往是父母家人的掌上明珠,独享所有的爱和压力,并没有太多机会独立去做事或者在泥地里打滚。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往往无法也似乎没有理由去表达愤怒和敌意,这些珍贵的活力有可能被压抑下去,变成乖孩子,听话的宝贝,胆小的孩子,失去了探索外界的好奇和鲁莽的劲头。
温尼科特指出,“胆大和胆小的孩子之间有个强烈的对比:一个会公开表达攻击性和敌意,并借此获得纾解。另一个则会在自己以外的地方找到这个攻击性,并对它感到害怕,或预期它会从外界朝自己袭来,而为此忧虑。第一个小孩很幸运,因为他有机会可以发现,表达敌意是有极限的,敌意是会用光的;相反的,第二个小孩从来不会达到满意的终点,只能一直期待麻烦降临。在某些案例中,麻烦还真的就一直在那儿。”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还发现,那些过度压抑攻击性的孩子,平时听话顺从,但却会时不时地爆发,随着压抑的增加,爆发性的冲动攻击也越来越频繁,由于孩子害怕自己的失控,又会开始另一轮更加严厉的压抑,恶性循环乃至自残。这也提示我们,如何引导孩子用有意义的建设性的方式来表达攻击性可能是个重要的课题。
三、帮助孩子建设性地表达攻击
1.梦
孩子们自身有着不可思议的自动调节能力,妈妈们可能会发现她们的孩子会在某个时期频频地做噩梦,会害怕一些鬼怪,梦到被鬼怪抓走或者被攻击以至于会在梦里大声地喊叫,有的还会在梦里哭泣。是的,攻击性的一个较为成熟的出口是通过梦的方式释放。正在经历噩梦的孩子可能通过这种幻想的释放调节了身体的兴奋程度和稳定性。妈妈们不必着急,如果梦的内容太可怕,孩子会哭叫着醒过来以保护自己,这时候,你只需要把孩子温柔地搂进怀里,提供给他现实世界的安全和保护功能,孩子会慢慢地过度适应。
2.游戏
游戏对于童年期孩子的重要性常被惊人地忽视了。我要指出的是,当孩子准备好游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