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中的意象
诗歌离不开意象,诗人一般是通过客观景物来寄寓自己的情感。然而,自然界的山川草木、风花雪月是没有情感的,当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中,这便产生 了意象。因此“意”即主观情志,“象”即客观景物。主观情志与客观景物的有机融合就是意象。意象的创设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它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 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所寄寓的情感存在着个性,同一国度同一民族对客观事物所寄寓的情感又存在着共性。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传 统的诗歌意象。下面笔者把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诗歌意象介绍如下:
一. 以冰雪、比喻品格高洁、冰清玉洁。
如: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应念领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二. 以蝉比喻品行高洁。
如: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三.以松比喻坚韧挺拔的精神。
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花时。(陈毅《松》)
四. 以竹子比喻高风亮节。
如:无人赏高节,独自抱贞心。(刘孝先《竹》)
五. 以梅比喻凌寒傲雪的精神。
如: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六. 以菊花比喻迎风斗雪的傲骨。
如: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七. 以荷花比喻不同流合污或出淤泥而不染。
如: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2. 周敦颐的《爱莲说》;
八. 以鸿雁借指书信。
如: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九.以喜鹊借指喜庆。
如: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陈与义《雨晴》)
十. 乌鸦渲染凄凉的气氛。
如:1.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岑参《山房春事》)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秋思》)
十一.以杜鹃(杜宇)的叫声比喻悲苦忧伤或乡愁乡思。
如:1.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陆游《鹊桥仙》)
2.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3.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4.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
十二.以丁香比喻忧愁。
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十三.以鸳鸯鸟、连理枝比喻忠贞的爱情。
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十四.以雨打梧桐、雨打芭蕉寄寓离愁别绪。
如:1.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宋代周紫芝《鹧鸪天》
2.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林逋《宿洞霄宫》)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4.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十五.以折柳(杨柳)、《杨柳枝》、《关山月》借指惜别或离愁别续 。
如: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2.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4.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十六.以落花比喻青春易逝或寄寓伤感之情。
如:1.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十七.以落日(黄昏)比喻迟暮之感。
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园》)
二八.以桃李杏烘托春天勃勃生机。
如: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2.绿杨烟外晓寒径,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十九.以渔樵、垂钓、蓑衣、斗笠借指隐居。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二十. 以长亭、短亭借指送别。
如: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柳永《雨霖铃》)
2.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
3.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二十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