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变化特点(19、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区别):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继续和发展。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社会主义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情和支持社会主义革命和人民群众,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垄断资本的罪恶;正视现实发展变化,真实的反映时代的风貌,具有传统现实主义的广阔性。真实性和深刻的批判性;人道主义精神依然是基本武器,但或多或少的用节及观点或者社会主义思想观察和描绘现实。
不少现实主义作家借鉴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力图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有解剖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有局限一两个家庭中各式各样的人物,表现社会的变化。
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地成为他们反映的对象。
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战争灾难性的后果,战争或反法西斯成为重要主题。
由热衷于对社会的批判转向对自我深层意识的探讨,即强调对所谓人的真正本质的挖掘。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频频出现“长河小说”。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深入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这种写法较为集中精练,内涵丰富,容量更大,气势雄浑。
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变化。创作明显表现出内向化、主观化特征,心理描写手法更为丰富,探索人物的潜意识反映人物完整的内心世界,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技巧与形式。
淡化情节,淡化塑造典型人物。注重心理变态的描写,而不是情节的曲折,这是向现代主义学习的结果。导致有的作家很难界定是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
作家作品:
英国: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约翰·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 威廉·索·默赛特·毛姆《人性的枷锁》 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 威廉·拉杰尔德·戈尔丁《蝇王》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 萧伯纳《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戏剧
法国:阿纳托尔·法朗士《克兰克比尔》短篇、《企鹅岛》《诸神渴了》长篇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罗歇·马丁·杜伽尔《蒂博一家》 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广岛之恋》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德国: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 布莱希特《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君特·格拉斯《铁皮鼓》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西奥多·德莱赛《美国悲剧》 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 纳博科夫《洛丽塔》
重点作家作品:
英国代表
劳伦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儿子与情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虹》
创作整体概括:劳伦斯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代,他不安和忧虑的是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的严重摧残,他对违背自然人性的不合理的现代世界怀有不满。他认为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首要罪恶是它压抑和歪曲了人的自然本性,特别是性和性爱(性宗教)。他厌恶现代工业文明,大自然,认为两性关系在感情和肉体上的双重融合是回归自然,恢复原始的、自然的、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这是拯救现代文明社会中人的各奔途径。
法国代表
罗曼·罗兰:20世纪初发表的一部“长河小说”《约翰 ·克利斯朵夫》,反应了世纪之交风云变幻的时代和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现象。小说描写了一个音乐家的一生,克利斯朵夫是一个叛逆的形象,描写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和精神的堕落,描写了战争笼罩着欧洲上空的严重威胁。是一部独具特色的“音乐小说”,具有交响乐一样的宏伟气魄、结构和色彩。克利斯朵夫生平以贝多芬为素材。
一个为追求真诚的艺术和健全的文明而顽强奋斗的平民艺术家的形象。
1克利斯朵夫是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天才音乐家。在他成才道路上受了两个人的影响:祖父培养了他的音乐才能;舅舅教导他创作要要真诚,还引导他去野外聆听大自然的音乐。
2个性倔强坦率,又有点鲁莽,但心灵世界丰富而敏感的他。逃亡法国后,他发现巴黎的文艺界像个杂耍市场,于是他对法国的文艺界、文学界乃至整个法国社会进行了抨击。他要使自己的音乐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他开始到民间去,和平民交朋友,还想办一所平民音乐学校。
3奋斗失败后的克利斯朵夫认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惟一手段是艺术,惟一思想武器是“爱”。他追求的艺术是一种“纯艺术”,他的这种认识基于博爱主义,但这又使他最终走向妥协。晚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下一代中传播爱的种子。在创作上,潜心于宗教音乐。他的艺术境界变得清明恬静,失去了往昔的战斗气息。
克利斯朵夫在他所追求的心灵的和谐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创作特点:内容上善于描绘个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