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五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羽千里走单骑 东汉末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关羽和刘备、张飞在 战乱中失散,关羽被迫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暂时投靠 曹操。曹操为让关羽归顺自己,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 宴地款待关羽,还送给他赤兔马和很 多金钱美女。但是关羽不为所动,当 他打听到刘备的消息后,坚决辞别曹 操,保护着刘备夫人前去寻找刘备, 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克服重重艰难, 终于和刘备、张飞汇合。这个故事叫 “千里走单骑”。关羽在故事中体现 了中国传统道德的“义”的精神。 五、崇尚气节 气节意为志气与节操,儒家文化倡导人要有气节。孔子在讲到“仁”的时候,指出志士仁人是不惜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实现仁道的,此即“杀身成仁”。它和其后孟子讲到的“舍生取义”是一个意思,都是强调正义不可屈辱,必要时要用生命来捍卫正义,这就是气节的体现。气节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后世之人把这三条作为理想人格的标准。 儒家“亚圣”孟子 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崇尚气节成为中 华民族普遍认可的人格精神,人们对那 些坚持理想人格,不曲意逢迎,不屈服 于权势,甘愿为正义事业英勇牺牲的民 族英雄、志士仁人充满敬意,而对那些 丧失气节,卖身求荣的汉奸、叛徒无不 予以鄙视。 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 南宋丞相,起兵抵抗元军侵略。1276年,失败被俘。他严词拒绝元朝的威逼利诱,大义凛然,英勇就义。所做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后世,其浩然正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六、修身为本 修身意为道德的自我修养。儒家文化重视道德的作用,因而对修身特别关注,在儒家的观念中,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实现自我价值的首要条件。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传统伦理道德形成以修身为本的重要理念。 儒家对修身有两种认识,孟子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具备道德的要素,道德修养可通过“内求于心”的方式进行;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但可以在外界的影响下弃恶从善,因此,道德修养“必求于外”。孔子在人性善恶问题上虽无明确表示,但是,他提出的“为仁由己”主张,也有道德内求的倾向。 传统伦理道德的修身有慎独、内省、知耻、养气等许多具体的方法。慎独是说人在自我独处、无人监督时也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内省是检查自己的过失。孔子的学生曾子十分注重内省,他说:“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无信乎?传不习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掌握了呢?” 知耻是要有羞恶之心,懂得什么事是羞耻的,不能去做。养气是“养浩然之气”。孟子提出,浩然之气具有宏大、刚强的特点,它充满于天地之间,与义、道相配,靠正义的行为不断积累而养成。以今人的眼光看,浩然之气的实质是追求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怀,它使人从内心产生积极向上的充实的精神力量。 修身为本的思想在中国有广泛影响,它培养了人们践履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造就了中华民族重视精神生活的民族品格。 第五章 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 中国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家,几千年来,伦理道德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居于中心地位。伦理道德不仅体现于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之中,而且和国家、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各方面都有联系。 第一节 传统伦理道德的发展历程 考古发现,殷商甲骨文字中有“礼”、“德”、“孝”等文字,说明商朝末期已有伦理道德思想产生。 西周时期,周人汲取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以德配天 ”、“敬德保民 ”的思想,首次把道德和政治加以联系,开创了中国文化“德治”传统的先河。 春秋战国是伦理道德思想极大发展的时期,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主要学派几乎都有伦理道德学说,其中主要有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以孔子、孟子为代表,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将其他的道德规范如“礼”、“信”、“孝”、“悌”等置于其下,构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体系的伦理道德思想。 孟子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伦说、性善论 、修养论,并论证了仁、义、礼、智在道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和完善了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 墨家把“义”作为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墨家的“义”与儒家倡导的“义”有所不同,儒家的“义”是“仁”的延伸,而墨家的“义”是独立的,其基本内涵为墨家倡导的“兼爱 ”与“互利”。 以管仲为代表的早期法家把“礼”作为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管仲提出“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 ,其所说的“礼”偏重于法度等礼的外在形式,而儒家对于“礼”的理解偏重于内心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由

文档评论(0)

134****91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