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博士.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呼吸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Respiratory System) ; 一、肺炎: 脂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真菌性肺炎、军团病、 卡氏肺囊虫性肺炎 二、肉芽肿性疾病: 肺结节病、Wegener’s肉芽肿、NSG、炎性假瘤 三、良性肿瘤: 肺硬化性血管瘤、错构瘤 四、恶性肿瘤: 鼻咽癌、恶性胸膜瘤、肺癌;一、肺炎(pneumonia)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一) 脂性肺炎 (lipid pneumonia) 由油脂、液状石蜡、胆固醇等引起的肺炎称为脂性肺炎。 根据脂类物质来源不同,可分外源性脂性肺炎和内源性脂性肺炎(胆固醇性肺炎)。; 胆固醇性肺炎 (cholesterol pneumonia) 病变常累及肺叶的大部分或全叶。肺泡腔内出现大量含有胆固醇酯微粒的大单核细胞,即泡沫细胞,并继之纤维化。本病可继发于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和肺癌;也可是原发性的。 临床: 分为急性型(常误诊为流感、大叶性肺炎)和慢性型(常误诊为肺癌、肺脓肿)。; 肉眼:病变肺体积缩小、质实,可与胸膜粘连;切面呈黄色斑点状(早期)或灰黄色(晚期)。支气管淋巴结常肿大。小支气管可扩张,内含黏液脓性内容物。; 镜下:可分三个阶段: 早期,病变肺泡腔、终末支气管腔内充满大量泡沫细胞。肺间质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后期,肺间质亦可见泡沫细胞,同时淋巴细胞增生成小团并突入肺泡内。肺泡上皮转为立方上皮,使肺泡腔呈腺样结构。 末期,肺组织广泛纤维化。动脉周围炎和动脉内膜炎可导致血管阻塞。;; (二)间质性肺炎 (interstitial pneumonia) 发生于肺间质的炎症 临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Ⅰ. 急性间质性肺炎 (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 1.急性化脓性间质性肺炎 多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并发症。; 肉眼:肺表面呈灰黄色网状结构,质实。可出现小叶坏死。 镜下:肺间质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邻近肺泡腔内可有少量浆液,随后有大量中性白细胞渗出。; 2.急性非化脓性间质性肺炎 最常见为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 (1) 病毒性肺炎的病理特点: ; 不同病毒引起的肺炎,在病理上各有其特点。 A 流感肺炎:肺呈暗红色;切面高度充血、水肿,有暗红色液体从切面逸出。镜下,肺泡管、肺泡腔壁有厚薄不等的透明膜形成。肺泡腔内一般无纤维素和中性白细胞。不易找到病毒包涵体。 B 麻疹肺炎(巨细胞性肺炎):病变处出现多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胞浆和核内可见病毒包涵体。部分病例坏死明显。; C 水痘性肺炎: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内可见核内包涵体。肺泡腔内可见少数渗出的纤维素。 D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病理改变与麻疹肺炎相似,可形成合体性巨细胞。胞浆内有中等大小球形包涵体,无核内包涵体(这与麻疹肺炎不同)。; E腺病毒性肺炎:可表现为坏死性炎、渗出性炎和出血性炎。支气管上皮、肺泡上皮和巨噬细胞核内可见包涵体。根据染色和大小不同,分为:嗜碱性包涵体(最具特征)、双染性包涵体和嗜酸性包涵体。 F巨细胞病毒性肺炎:肺泡腔可有透明膜形成。包涵体(HE染色呈嗜酸性,周围有典型的空晕)常在核内,也可出现于胞浆,体积较大,不典型。; (2) 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l pneumonia) 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间质性肺炎。 病理改变与病毒性肺炎相似,病变程度轻,可自愈。;*非典型肺炎(SARS) 临床症状:不典型,即不同于典型的肺炎(细菌性肺炎)。表现为发热、畏寒、干咳及全身酸痛、乏力。 病理变化:间质性肺炎。 病因:主要为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X线:表现为多灶性阴影。 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 表面血凝素(HA)和神经胺酸酶(NA) 血凝素亚型15个(H1-H15) 神经胺酸酶亚型9个(N1-N9);干燥尘埃中存活2W 4 ℃可存活数周 冷冻禽肉、骨髓中存活10个月 病毒对热及紫外线均敏感 56℃加热30min 60 ℃加热10min 70 ℃加热数分钟 阳光直射40-48小时 常用消毒药物; 1997年以前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仅感染禽鸟类 1997年5月 香港首次发现H5N1型高致病性禽

文档评论(0)

178****4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