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区2019届高三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pdf

北京市各区2019届高三5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 西城区二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 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借 “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嬉弯, 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从晚清到 “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 的天 地。可 “白话”的成功,不等于 “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ihM=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 “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 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 “文”的撤离中心。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 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 文类等级。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 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 “言志”。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一一处 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 “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退居边缘,作 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架子的倒塌与戒律 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角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 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 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巢目。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 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取材于陈平原 《中国散文小说史》)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硕的一项是(3分) A. 嬉变:这里是蜕变、演变的意思。 B. 关山重重:这里形容阻碍或困难众多。 C. 正襟危坐:这里形容装腔作势的文风。 D. 窠臼:这里比喻现成的格式或老套子。 2.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溟硕的一项是(3分) A. “五四”白话文运动对现代散文的发展有推进作用。 B. “五四”文学革命之后散文的地位退居边缘。 C. 20世纪散文的功用从 “载道”转变为 “言志”。 D. 20世纪散文写作的固有体系和规则彻底瓦解。 材料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 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 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 首先,是从 “小美”到“大品”。“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 月色》 《背影》,周作人的《乌蓬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 正宗的“美文”或“小品文”。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 也是“美文”的路子。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 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 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 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自“五四”以来我国散文中的理性精神 一直相对比较薄弱,而在九十年代,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余秋雨等人的一些散 文,却把这种理性精神的立足点上升到二十世纪现代人文的哲学高度。 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一方面是叙述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散文中,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我”展开叙述,而且这个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我”具有不容动 摇的牢固地位。而现在不少散文中的“我”竟消失了 ;或者在一篇散文中,在“我”之外 又有其他叙述视角,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 这样的叙述特点。另一方面则是散文结构的开放性。九十年代以来的散文已经彻底告别了传 统的“三段式”结构套路,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结构状态,如周晓枫的《黑童话》、赵玖的 《从这里到永恒》等散文,采用的都是以“情绪”、 “意象”为线索的结构方式。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inae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