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资料.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硬脊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 学生:导师:教学要求:掌握 硬脊膜外隙确定的方法及硬脊膜外麻醉 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熟悉 硬脊膜外隙阻滞适应症和禁忌症、 硬脊膜外隙阻滞的分类、操作方法、 平面调节、麻醉管理和注意事项。了解 小儿硬膜外阻滞 骶管阻滞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解剖 三、穿刺术 四、影响硬膜外麻醉阻滞平面的因素 五、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 六、硬膜外麻醉的影响 七、硬膜外麻醉的并发症 一、概述 定义硬膜外麻醉(Epidural Block)指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硬脊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部,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简称硬膜外麻醉。 一、概述 方法单次法连续法一、概述高位C5~T6 分类中位T6~T12低位T12 ~ L5骶管骶裂孔一、概述局麻药作用的途径:?①椎旁阻滞?②经根蛛网膜绒毛阻滞?③弥散过硬膜a蛛网膜下隙a“延迟”的脊麻一、概述神经纤维阻滞顺序:自主神经 a感觉神经 a运动神经 a本体神经血管舒缩 a温觉a痛觉a触觉a运动a压力a本体消退顺序相反一、概述影响局麻药扩散因素:1. 局麻药容量和浓度:质量关系2. 注药速度3. 体位4. 身高5. 年龄: 4~20y6. 妊娠: 足月孕妇局麻药量1/37. 动脉硬化:神经元↓ 基质↓8. 其他:脱水 休克 恶液质二、解剖椎管的解剖颈椎(7节) :水平,正中直入.胸椎(12节):T4-T12棘突叠瓦状排列, 与椎体呈锐角,故针干要向尾椎方向斜45o~60o腰椎(5节):平行,垂直易刺入骶骨:5个融合而成,骶裂孔是硬膜外间隙终点二、解剖椎管外软组织 黄韧带:宽韧厚,刺破突破感 棘间韧带:薄 棘上韧带:C7~骶骨,质坚实,老年人钙化硬如骨质,可用旁入法二、解剖 脊髓呈长圆柱形,直径大小不一,颈膨大为臂丛起点,腰膨大为腰、骶丛起点。 新生儿脊髓终于L3下缘,成人终于L1~L2。血运丰富,含椎动脉(脊髓前、后动脉)和根动脉 脊神经有31对(颈8胸12腰5骶5尾1) 神经纤维分Aα(运动)Aβ(轻触、压力、痛感) Aγ(肌梭本体感觉)Aδ(痛、温感)B(交感神经节前纤维)C(无髓鞘,痛感、压力感) 局麻药先阻滞直径细的神经纤维,如B(传递交感神经冲动)和C(传递刺痛)A纤维有一定抗拒二、解剖脊髓从内至外三层被膜,分别为软膜、蛛网膜和硬膜。软膜:含稠密血管分支(又称血管膜)蛛网膜:薄,与硬膜间有硬膜下间隙, 与软膜间有蛛网膜下腔。硬膜:致密,血供少,刺破需长时间愈合。厚度:颈胸腰骶二、解剖二、解剖胎儿3个月时脊髓与椎管等长,以后椎管生长较快,新生儿脊髓终于L3下缘,成人终于L1~L2。由于不等速生长,腰骶神经根需斜行才达到相应椎间孔,长的下行神经根形成马尾,上段胸N根斜行,颈段几乎平行.一般颈下段脊髓与脊椎相差1个节段,上胸段差2个节段,下胸段差3个节段,腰骶段则差4~5个节段二、解剖脊髓节段椎体颈8颈7胸6胸4胸12胸9腰5腰12骶腰1三、穿刺术体位 体位:侧卧位,脊背部近手术台边缘,并与地面垂直,头前屈并垫高枕、背屈、抱膝。 定位:髂后上棘最高点连线与脊柱相交为第4腰椎棘突或3~4腰椎间隙。其他体表定位标志: C7 T3 T7 三、穿刺术 穿刺点的选择  一般取支配手术 范围中央的脊神 经相应棘突间隙三、穿刺术1. 直入法:穿刺间隙中点做皮丘及浸润麻醉后,左手拇指固定皮肤,破皮后右手持穿刺针刺入,经皮肤、皮下组织、棘上、棘间韧带后换双手进针,继续前行遇黄韧带感阻力增加,一旦阻力消失表示进入硬膜外腔。 ※穿刺点:横向—脊柱正中矢装线 纵向—近下棘突上缘三、穿刺术2. 侧入法:穿刺点离中线旁开1.5cm进针。穿刺针与皮肤成75o向中线棘突间孔方向刺入,其余操作同直入法。本法避免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适用韧带钙化老年人或肥胖病人。三、穿刺术直入法穿刺法侧入法负压现象阻力突然消失三、穿刺术进入硬膜外间隙的确定方法阻力突然消失阻力逐渐增大皮肤推动注射器时有弹回的阻力感,空气泡被压缩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落空感,推动注射器时阻力消失,空气泡不被压缩,回抽无脑脊液黄韧带硬脊膜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负压现象玻管负压悬滴试验 硬膜外间隙的压力部位:负压出现率以颈部及胸部硬膜外间隙最高,约为98%;腰部次之,为88.3%;骶管不出现负压大小:颈部-2--6cmH20, 胸部-2--9cmH20, 腰部+2--6cmH20 体位病人的情况药物容量注药速度穿刺部位导管的位置方向四、影响硬膜外麻醉阻滞平面的因素四、影响硬膜外麻醉阻滞平面的因素 导 管 的位 置 与 方 向头侧置管尾侧置管偏于一侧误入椎间孔 四、影响硬膜外麻醉阻滞

文档评论(0)

jianzhongda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