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pptx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羧酸衍生物;举例;★ 盐酸普鲁卡因(奴佛卡因) ;★ 苯巴比妥(鲁米那 );第一节 结构和命名;2、共振极限式;※ 腈的共振结构式; 3-甲基戊酰溴 1,2-苯二甲酰亚胺; 2、酸酐、酯和腈 ① 多元醇酯称为某醇某酯 ② 腈的主链碳原子个数应包括-CN中碳原子;;4、羧酸衍生物的官能团作为取代基时的名称;第二节 物理性质;;;③ 酯 ※ 1735cm-1 有吸收峰 ※ 1310~1050 cm-1 有2个吸收峰 ④ 酰胺 ※ 1650cm-1 有吸收峰 ※ 3500~3200 cm-1 有吸收峰 ⑤ 腈: C≡N: 2260~ 2240 cm-1 (C≡C: 2250~ 2100 cm-1);;; ① 羧酸衍生物: 羰基α-H : δ= 2~3ppm ② 酯: 分子中烷氧基α-H:δ= 3.7~4.1ppm ③ 酰胺:分子中N-H:δ= 5~9.4ppm (宽而矮的典型吸收峰);A:4.119 ;A:7.52 - 7.07 ;3、MS ① 酯、酰胺易发生α-裂解. ② 丁酸甲酯的MS图 ;;;第三节 化学反应;2、反应机理:亲核加成-消除;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4、羧酸衍生物的反应活性顺序: 酰卤﹥酸酐﹥酯﹥酰胺≈腈 5、水解(hydrolysis):生成羧酸 ① 酰卤:低分子酰卤极易水解(低温弱碱) ;② 酸酐:在酸性、碱性及中性下水解;③ 酯:酸或碱催化(常用碱催化) ◆ OH-既是催化剂,也是反应试剂 ;(3-1) 酰氧键断裂机理;(3-2) 酰氧键断裂过程解析 ; (3-3) 影响酯水解反应速率的因素 ※ 四面体中间体的稳定性. ※ 空间位阻对四面体中间体的形成 有较大影响. ※ 酯水解在酸催化下也能进行! (影响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仍然是 空间位阻) ;(3-4) 酸催化水解过程;(3-5)少数酯:酸催化水解为烷氧键断裂;④ 酰胺的水解;⑤ 腈的水解;(5-1)酸催化水解过程;;;③ 酯的醇解: 酯交换(ester exchange) ;◆ 亚胺酸酯与过量乙醇作用生成原羧酸酯.;7、氨解 ;② 酸酐的氨解: 反应温和,速率比酰卤慢.;★★★ Ⅰ、酰化反应(acylation): 即酰卤与酸酐的醇解和氨解反应. Ⅱ、酰化反应用于制备前药. ◆ 增加脂溶性,利于体内吸收; ◆ 延长作用时间; ◆ 降低毒性,提高疗效等。 Ⅲ、用于氨基、羟基的保护等.;Ⅰ、生物体内蛋白质代谢所用催化剂是酶. Ⅱ、酶催化剂的特征?? ★ 高度专一性 ★ 催化能力强 Ⅲ、生物体内的酰化反应: 辅酶A参与 ★ 辅酶A:缩写为CoA或HS—CoA (辅酶A构成: β-巯基乙胺、泛酸 和3’,5’-三磷酸腺苷);;★ 乙酰辅酶A的形成;胆 碱;③ 酯的氨解 ;胃复安 ;;二、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0℃冷却的格氏试剂 ;2、与二烃基铜锂的反应;三、还原反应;氢化锂铝;;小结;2、其他还原反应 ① Bouveault-Blanc还原;;四、酰胺的特殊反应 1、酸碱性;2、Hofmann降解;※ 应用举例;◆ 酰胺α-C的构型保持不变. ;3、脱水反应;第四节 碳酸衍生物和原酸衍生物;2、脲;;缩二脲;※ 缩二脲反应:在缩二脲的碱性溶液中加入 少量硫酸铜即显示紫红色。 ※ 蛋白质与多肽都有缩二脲反应 ;;;吗啉胍;甲福明;二、原酸衍生物;※ 原酸酯反应活性高—制备缩醛(酮);第五节 油脂、磷脂和蜡;2.化学性质 ① 皂化反应;② 加成反应;③ 酸败;二、磷脂:含磷酸酯结构的脂类 1、甘油磷脂; ※ ※ ※ 立体专一编号 (stereospecific numbering) ※ Sn —— 写在磷酯酸名称最前面 ※ 在磷酯酸的fisher投影式中, C-3连接磷酰基,C-2上羟基在左侧。 例如:Sn-甘油-1-硬脂酸-2-油酸-3-磷酯酸 ;;;卵磷脂;※ 脑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 磷脂的双分子层结构 ;; 鞘磷脂;三、蜡 ;2、物理性质:多数不溶于水等 3、分类: 动物蜡、植物蜡与矿物蜡. 4、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难皂化)等 5、用途 制造蜡纸、润滑油、防水剂及药用基质等。;蜂 蜡;蜂 蜜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