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在主流之外
一、“非主流文学”
二、最初的“异端”
三、“百花文学”
四、象征性的叙述
五、位置的置换
“非主流文学”
非主流文学的概念:
相对于不同阶段的那些被接纳、被肯定、被推崇的主张和创作而言,是个“历史的”概念
“非主流文学”在一个高度一体化的文学语境里,处于受压制的地位。
有的作品发表后受到批判,有的则没能获得“正式”发表的机会,而在一定范围的读者间,以各种方式流传。
C、“非主流”的“异质”文学的出现,在50-70年代,呈现为“阶段性”的状况。
它们或产生于文学“规范”的要求比较松懈,对“规范”发生多样性理解的时候(如1956年-1957年这一被称为“百花时代”的阶段,以及60年代初在政治、经济、文学政策上进行调整的阶段),或产生于文学控制虽十分严厉,却存在某种个人写作、“发表”的空间的时候(如“文革”的后期)。
非主流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表现为相当集中的性质。冲突常发生在一些作家坚守的精神态度和文学观念上。对于阐释既定观念的文学写作方向的怀疑,对于保护和重建质疑和批判现实的“启蒙意识”,和在解释、想象世界上的人道主义。
最初的“异端”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李克与工农出身的张同志
路翎《饥饿的郭素娥》《财主底儿女们》:更多从个体的感性生活经验和意识到的共同命运上,来表现英雄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依据。
路翎小说的矛盾性因素的来源:
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个体生命关切的温情,暗示战争与个人生活之间的矛盾,和可能出现的“悲剧”(尽管他拒绝把他的小说与“悲剧”这一词语联系在一起)
“百花文学”
创作呈现两种趋向:
加强其现实政治的“干预性”,更多负起揭发时弊、关切社会缺陷的责任。旨在重新召唤在“当代”已趋衰微的作家的批判意识。
要求文学向“艺术”回归:向着被忽视的个人生活、情感的开掘
象征性的叙述
1、60年代初,被迫实行全面的“退却”式的“调整”。国家对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的控制也有所放松。在这种情势下,文学的多样化的要求重新提出。一些作家在1957年受挫的批判精神,和对自由意志的怀恋,又有所萌发。
2、由于年龄、阅历、知识结构、职业特点诸种因素,又可能是接受了几年前的“历史教训”,和当时文学界对“历史题材”创作的提倡(现实生活的严重问题,使作家感到难以表现,文艺界遂提出对历史题材的开拓),这些作家的创作大都不是直接触及现实生活,它们从历史故事、传说等取材,来融入作家的现实评价。这种创作现象,可以称为象征性或“影射性”的叙述。
邓拓还与吴晗、廖沫沙一起,以“吴南星”(注:吴,吴晗;南,马南邨,邓拓发表《燕山夜话》用的笔名;星,繁星,廖沫沙写杂文用的笔名。)的共用笔名,在中共北京市委的理论刊物《前线》上开辟“三家村札记”的专栏。
常从古代史书,稗史、文人别集、笔记或历史传说、故事中撷取材料,加以阐发引申来议论现实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文化艺术、学术研究等范围广泛的现象、问题。
这个时期的历史小说、历史剧,重要的有:陈翔鹤的短篇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耘的短篇《杜子美还乡》、《鲁亮侪摘印》,冯至的短篇《白发生黑丝》,田汉的《谢瑶环》(京剧),孟超的《李慧娘》(京剧),吴晗的《海瑞罢官》(新编历史剧)等。
在当时创作、改编的戏曲作品中,吴晗的《海瑞罢官》影响最大。
特点:这些小说、戏剧作品,写到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写到报国无门的文人对现实的忧虑和慨叹——正直者的仗义执言、以“道”抗“势”,却得不到当权者的信任,反遭迫害。作品中常流贯着忧国忧民的情绪。“文革”中对它们的批判,主要攻击它们“微言暗讽,影射现实”。如《陶渊明写“挽歌”》是影射1962年的“庐山会议”,《海瑞罢官》是为被罢官的彭德怀翻案。“影射”,如果不一定指人物、细节与“时事”的直接对应和比附,而指作品的取材集中点,指整体的情绪、意向的话,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从根本上说,写作历史剧、历史小说的作家的意图,并非要重现“历史”,而是借“历史”以评说现实。
位置的置换
“文革”期间,除了公开发行的报刊和国家出版社出版的作品外,还存在着在“地下”的一定范围流传的作品——这也可以说是这个时期的“非主流文学”。
在“文革”前夕和“文革”中,一大批在此之前被肯定、推荐的当代作品,这个时候,却成了批判对象,被置于“非主流”的位置上。
3、50年代末,写到彭德怀的《保卫延安》就被列为禁书。60年代初,从创作思想到艺术方法都相当切合当代文学规范的长篇《刘志丹》(李建彤),在未正式出版时就受到批判。陆续被从正统、主流的行列中剔出的,几乎囊括了五六十年代的重要作家、作品,如赵树理的小说,《红日》、《红旗谱》、《青春之歌》、《红岩》、《山乡巨变》、《三家巷》、《上海的早晨》等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完整版——约翰.墨菲.doc VIP
- 秋季养生ppt课件.pptx
- 2023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真题.docx
- 课程设计-基于systemview的2ask信号调制与解调 .pdf VIP
- 2023年北京电影学院部分专业历届校考真题汇编.pdf VIP
- 絮凝剂对MBR活性污泥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pdf VIP
- 2026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九三阅兵:这一刻,与祖国同频共振.docx VIP
- 2025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pdf VIP
- 2025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英语模拟试卷.docx VIP
- 2025年中考英语冲刺模拟试卷-辽宁地区-学生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