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元明清时期戏曲演出史研究综述.doc

近二十年元明清时期戏曲演出史研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二十年元明清时期戏曲演出史研究综述 苏墨 拜读一篇篇,一部部近二十年来关于元明清时期戏曲演出史研究的成果,仿佛是踏上了一段段时空之旅。前辈学人的如椽之笔带我们穿越时空的阻隔,一睹那往日勾栏瓦舍之中,宫廷堂会之上那一幕幕生旦净末的爱恨情仇。他们建构了分别以时间、地点、剧种剧目为轴的立体坐标系。在这个模型中,或渲染一面(中国戏剧演出史整体形态),或勾勒一线(以时间、地点、剧种剧目三要素中两点为限制,研究另外一要素的具体情况),或浓书一点(具体地点、时间、剧目剧种的研究),为我们描摹了各时期、不同地点下剧种剧目的演出情况,挖掘了演戏背后的文化历史意义,探究了剧种兴衰、演出机构变化的深层原因。 在跨越元明清三代、七百余年的光阴流转中,在纵横大江南北,出入宫廷市井的场景变迁中,上演着窦娥的冤屈,莺莺的娇羞,丽娘的至情,香君的刚烈。可叹的是,没有留声机和摄像机等设备,声音和影像都不能保留。如今,我们只能通过有关元明清时期戏曲演出史的众多研究成果这座虹桥,回到历史语境之下,一探究竟。 本文将以时代先后为主线、以地域地点不同为复线、附以探讨具体剧种剧目之演出史的分类方法对近二十年来对于元明清戏曲演出史的研究进行梳理。所涉及的问题有元明清时期演出的具体剧种剧目、演出的基本形态、剧种剧目兴衰变化之情况与原因、以及戏剧演出的内部外部环境。对剧场、演员、砌末等相关问题的不做具体展开。因相关论著繁多,本文只是汲取部分有代表性的成果加以展现,不免有偏颇之嫌,仅为有志继续探索之学人参详。 元代演出史研究 日本学者田仲一成的《中国戏剧史》 田中一成.《中国演剧史》[G].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98.云贵彬等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田中一成.《中国演剧史》[G].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98.云贵彬等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黄天骥、康保成老师主编的《中国戏剧形态研究》 黄天骥、康保成主编.《中国戏剧形态研究》[G].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对元杂剧的演出形态有如下介绍:元杂剧在演出时在折与折之间,插演诸般伎艺、小品,元杂剧演出,人物上下场时,有其独特的表演形态,即有“开呵”“收呵”这是一种对观众的直接提示。而元代中后期,随着观众对戏曲艺术的逐步适应,作者日益注重叙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开呵的做法渐渐淡出,冲末出现。 黄天骥、康保成主编.《中国戏剧形态研究》[G].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周贻白先生《中国戏剧史长编》 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G].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G].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张影《历代教坊与演剧》 张影.《历代教坊与演剧》[G].济南:齐鲁书社,2007一书认为教坊是我国古代宫廷中掌管俗乐的乐舞机构,历代教坊是宫廷与民间联系的纽带。历代教坊职司都有一个共同点——掌管民间乐艺人。元代教坊掌管天下承应乐人,且元代宫廷在杂剧演出方面的政策也由教坊推行,真正成为宫廷与民间演剧纽带。 张影.《历代教坊与演剧》[G].济南:齐鲁书社,2007 李祥林《从“勾栏”看元代城市的戏剧演出》 李祥林.《从“ 李祥林.《从“勾栏”看元代城市的戏剧演出》[J].文史杂志,2003,(2) 对于元代的演出大多从勾栏瓦舍演出入手,将在剧场演出专题中为大家展开相关论述 明代演出史研究 明代演出史部分,学人主要关注的问题有:南戏取代北杂剧成为主流的过程、明代教坊变革与演戏、堂会戏演出、昆腔的兴起、传奇的产生、折子戏的出现等问题。关注的地域,主要是北京和南京。 黄天骥、康保成主编的《中国戏剧形态研究》对明代戏曲演出的概貌有如下介绍:明代前期南戏的七种脚色逐渐产生分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脚色名目。为协调因分脚表演而造成的剧中人物与演员数量上的差异,出兼扮外,还发展了一些脚色的串扮。明前期因为统治者的严令禁止,南戏演剧从城市勾栏逐渐退回乡镇村陌,广泛活跃在各种迎神赛会的祭祀场合,很多南戏剧目甚至成为祭祀的仪式剧目。明代前期任上官员、王府贵族的堂会演剧风气就在民间扩散开来,私家的日常宴会亦会以演戏为娱。堂会的表演者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职业演员。私家堂会演剧又促成了一些“业余演员”的出现。明代前、中期堂会演剧的主要内容以北杂剧为主,还有部分南戏内容。而演出的剧目大多是歌咏太平、富贵、向往神仙道化、劝恶行善之类。晚明演剧则又有庆典型、交际型和玩赏型三种类型。声腔上体现出海盐、弋阳、昆山诸声腔盛衰频繁交替的情形,分别拥有各自的拥护者。演出形式上全本戏有市场,折子戏渐渐为堂会演出所采用。演出的剧目上具有鲜明的士大夫趣味,主要表现在对封建宗法伦理纲常关系的维护、对男女风情的津津乐道以及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此外,还对演员的妆扮,上下场和收场的舞台表

文档评论(0)

559999330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