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新版文言文虚词.docVIP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新版文言文虚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NUMPAGES 七年级下文言文分类复习――虚词 (之、而、以、为、其、于、乃、且、者、也、所、与、则、矣、自、然、已、故、乎、亦、如、是、若、将、相、焉、请、遂、因、虽、或、夫、及、固、莫、诸、哉、即、耳、既) 一、之 A.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学而时习之(代,代所学的知识) B.助词 译为“的”,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 ①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不译。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②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而两儿狼之并驱如故(《狼》) ③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只起调整音节作用,无义。不译。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C.动词 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练习: ①晲之,久而不去。(用在动词后,调节音节作用。无义,不译) ②但微颔之(代,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词,它,这里学问事业) ④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助,的) ⑤以我酌油知之(代,这个道理) ⑥两狼之并驱如故。(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⑦徐以杓酌油沥之(代,指油) ⑧久之,目似冥。(用在形后,调节音节作用。无义,不译) ⑨康肃笑而遣之(代,卖油翁) ⑩无丝竹之乱耳(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水陆草木之花。(助,的)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予独家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莲,花之君子者也。(助,的) ?当求之于上流。(代,石兽) ?闻之,笑曰。(代,这件事) ?其反击之力。(助,的) ?沿河求之。(代,石兽) ?岂能为瀑涨携之去?(代,石兽) 二、而 〈一〉第二人称代词,一般作定语 某所,而母立于兹。 〈二〉副词,译为“就,才”。 然则何时而乐耶? 〈三〉连词 1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一般不译。或译为“并且”或“而且”。 例: 泉香而酒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而且) 2顺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表顺接) 3转折关系,译为“但是”或“却”。 人不知而不愠。 4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可译为“地”也可不译。 面山而居。 5假设关系,译为“如果”或“假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7因果关系,译为“因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练习: ①相委而去。(表顺接,就)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表转折,却) ③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但是)(原句本身译为:有没有给别人出谋划策,但是不尽心尽力了呢?般译为:为别人出谋划策尽力了吗?) 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表顺接) ⑤曲肱而枕之(表顺接) ⑥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关系,而且) ⑦切问而近思。(表顺接,就) ⑧俄而雪聚。(与俄连用,表示时间短促,不久,一会儿) ⑨相委而去。(表顺接关系) ⑩而顷刻两毙。(表转折,但)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表顺接关系) ?晲之,久而不去。(表顺接)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表转折) 三、以 1.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可以为师矣。(凭借)(可以:古,可以凭借。今:可能或能够)。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非淡泊无以明志(“以”介词,可以拿来)(《诫子书》) /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马说》) 2. 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静以修身。(表目的。介词,用来)(《诫子书》)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将以攻宋。()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副词:译为“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4.动词:译为“认为、以为”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动词,以为、认为) 练习: ①非志无以成学。(“以”介词,可以拿来)(《诫子书》)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以”介词,可以拿来) ③非学无以广才。(“以”介词,可以拿来) 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介词,用)(用宁静来提高自修养) ⑤投以骨。(拿) 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 ⑦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⑧盖以诱敌。(连词,用来) ⑨蒙辞以军中多务(介:用、拿) ⑩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合用,认为) ?以我酌油知之(凭) ?以钱覆其口(介:用 ) ?徐以

文档评论(0)

184****7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