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对外贸易特点: (1)官府控制 (2)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 (3)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国珍宝特产的需求。 官府控制下与非官府控制下有何区别? 官府控制:政府通过政策管理市场(抑商) 非官府控制:市场经济(按供需变化自动调节市场) 《唐会要》记载:“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拆毁, 如有犯者,科为勅罪,兼须重罚.”《唐律疏议》载:“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徙一年.”这反映出唐代 A律法内容十分严苛 B商业的发展冲击了社会习俗 C抑商制度已经废弛 D仍用强制手段维护坊市制度 范仲淹《四民诗》说:“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宋人《富国策》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这说明 A宋朝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C传统的商业观念发生变化 D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思想出现 宋真宗咸平年间,朝廷申明禁约:“禁内外臣市官田宅(政府出让的公屋)。”宋仁宗天圣七年,宋政府又出台政策:“诏现任近臣除所居外,无得于京师置屋。”据此推断,宋政府力图 A变革政府职能 B维护市场稳定 C控制城市规模 D防止贫富分化 继续繁荣 ①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出现地域性“商帮”:徽商和晋商 ②明朝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清开始兴办票号 ③对外贸易由盛入衰: 明朝郑和下西洋; 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广州一口通商 5.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概况 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中认为“ 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与此论断最相符的是江南地区的工场( ? ) A出现了雇佣的生产关系??? B分工极为细密 C雇主拥有雄厚的资金?? ??? D原料特别充足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当时的谚语说:“百里不贩樵(柴火),千里不贩籴(买入粮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司马迁瞧不起商贩 B交通不便制约商业发展 C百姓普遍视商为末 D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据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这些制度的出现说明 A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 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D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 元代诸王、后妃、大臣等通过其奴仆进行商业活动,对贵族官僚经商,只纳税,不做任何限制,政府还通过政策保护商业贸易。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政策的废除????????????? B义利观念的突变 C游牧文明的影响????????????? D匠籍制度的废除 据史载:“(蜀地)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 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书填贯,不限多少。……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街 市交易,如将交子要取现钱,每贯割落三十分为利。”这表明当时 A官府对货币的监管职能加强 B交子最早由民间使用后在全国通行 C货币制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D交子虽有固定形制但无固定的面值 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有哪些? 1、早、大、繁荣、快; 2、联系: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3、阶段: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空前繁荣); 4、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6、趋势: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隆庆开关或称隆庆开禁、隆庆开海、隆庆开港、隆庆开放等。指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 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明朝出现一个全面的开放局面。 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也有学者估算,“由万历元年(157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七十二年间,合计各国输入中国的银元由于贸易关系的至少远超过一万万元以上”。这为大明帝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日后在内忧外患中挣扎的明朝提供了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